阅读提示:从北京对即将展开的香格里拉对话(SLD)的处理方式便可看出这点。一个亚洲记者这样描述香格里拉对话:它只向受邀的“军事届的斯皮尔伯格和克鲁尼”开放,它给亚洲的国防部长们、官员们还有政策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就所有安全相关的议题交换意见。
据外媒报道,亚洲地区安全会议“香格里拉对话”30日将在新加坡开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加并将在开幕当天作主题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日本首相获得如此待遇。以下是文章摘编。
日本《外交官》发表即赴香格里拉对话的学者尼克·贝斯里(Nick Bisley)和布伦丹·泰勒(Brendan Taylor)的联合署名文章称,对于这样的安排,中国不但没有慌乱,还派出重量级的代表团参与此次会议,这正是中国外交政策越来越明智,越来越成熟的体现。
文章称,中国想要建立一个与现在不同的新地区秩序,为此,它越来越愿意努力而且也越来越能够为自己寻找更多的空间。文章由中评社编译如下:
据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将赴此次香格里拉对话。
中国在“越南专属经济区海域”部署的HD-981钻井平台再次加大了南海的紧张气氛。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是北京追求其地区利益的另一表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发动“魅力攻势”,和所有邻国发保持良好关系,这一策略几乎贯穿21世纪的头个十年。
但2009年左右,北京态度有转,在一些地区争议性问题方面北京立场趋向强硬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坚持。此次中国部署石油钻井的事件就是对此最新的例证。
但中国处理该地区事务的方法远非从温和到强硬这么简单,当中具有更加复杂的意味。哈佛大学的中国观察家江恩忆(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外交并不总是发动“魅力攻势”,北京对外强硬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
和最近一份认为中国大战略“笨拙”且“适得其反”的评估结果相对,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更明智也更成熟。
从北京对即将展开的香格里拉对话(SLD)的处理方式便可看出这点。一个亚洲记者这样描述香格里拉对话:它只向受邀的“军事届的斯皮尔伯格和克鲁尼”开放,它给亚洲的国防部长们、官员们还有政策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就所有安全相关的议题交换意见。
今年的SLD对北京颇为挑衅,因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开幕式当晚被指定为主题发言人。
在中日局势如此紧张之际,安倍是肯定不会手下留情的。他之前就将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和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的行为相提并论,并认为该地区正面临着又一个“1914年”的关键时刻。
更尖锐的是,安倍正努力移除日本军事力量的规则限制,就为能够“站起来”对抗中国。
之前,曾有一些猜测说北京可能会抵制此次的SLD会议,以表示对安倍出席的不满。在21世纪初的一次SLD会议上,中国代表就曾以退席的方式抗议过台湾的出席。而这一次,中国非但没有慌乱,还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其中就包括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
傅莹是21世纪中国更温和、更细致入微的外交政策的典范。但是,她外柔内刚。比如说,2012年,菲律宾和中国的船只在黄岩岛对峙,傅莹一反常态,严厉提醒马尼拉“不要误判形势”,不要“不考虑后果地加剧紧张局势”。
此外,傅莹也和东京针锋相对。今年早些时候,傅莹就曾公开批评日本的军国主义。傅莹是安倍一个强大的对手。实际上,安倍在SLD的露面也不是没有风险,尽管日本正努力拉拢东南亚共同对抗中国,但世界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复辟和其对地区的影响力保持警觉。
所以,北京对SLD的处理态度告诉了我们什么?
它反映出,一个在现行国际体制内的中国,并不愿意被动接受现体制的所有条条框框。SLD的主办方为国际战略研究所,虽然在名义上这是一个独立的会议,但是北京把它看做是现状的反映,同时,它还可加强美国的地区霸主地位。
从一开始不情愿参与到现在如此积极主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的变化,它正绕过现有秩序造成的约束,更加自由地为自己的野心寻找操作空间。
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国正是想要以一种成熟的方式传达一个这样简单的讯息。中国想要建立一个与现在不同的新地区秩序,为此,它越来越愿意努力而且也越来越能够为自己寻找更多的空间。
2011年,李源潮会见由米仓弘昌率领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代表团。资料图
中国高层频晤日本访华团释善意 安倍执迷反华受考验
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28日在北京会见了米仓弘昌会长率领的日本经团联代表团。外界注意到,近两个月来,中国高层领导人已经多次会晤包括安倍政治搭档高村正彦、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等多位日本“准民间”人士。而安倍政府对此似乎无动于衷,执迷反华依然在继续。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称,李源潮在会晤米仓弘昌会长时说,中日作为重要近邻,应坚持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中方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推进中日关系。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历史、钓鱼岛等突出问题,需要日方正确对待中国的发展。此前有媒体曾透露,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希望会晤李源潮,但最终没能成行。
李源潮和日本经团联代表团可谓有所“交情”,上次接见日本经团联代表团可追溯至2011年。
当年5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会见了由会长米仓弘昌和名誉会长御手洗富士夫率领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代表团。当时时值日本大地震之后,李源潮表示,日本地震和中国汶川地震一样,让中国人民感同身受。
李源潮两次接见日本经团联代表团都是在中日两国的“困难”时期,只不过后者是两国共同抵御自然灾害;而今次会见却是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之争”旧伤未愈,安倍又雪上加霜,执意拜鬼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见延续了中国高层近期频晤日本民间人士,就改善中日关系屡传善意的一大宗旨。
5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北京接见了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等跨党派“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成员一行。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级别的高层,首次会晤安倍自民党执政高层。以至于自民党高官曾感慨,“事前没想到会见到如此高级别的官员”。
此外,包括习近平的重要友人、被称为“发小”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也与日本访问团会见。再早前汪洋会见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和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皆表示中日对日关系的态度。中方也有一些民间人士到访日本,受到欢迎。胡耀邦长子胡德平4月访日受到高规格接待,并密会安倍。
评论认为,种种迹象显示,北京的对日冷淡态度近期已出现变化,甚至可能在通过“准民间”人士来试探安倍的态度。
不过中方对日缓和关系的两个条件目前似乎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是,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和承认钓鱼岛争议。安倍政府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立场依然顽固。
安倍晋三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就中越南海争端称,日本“决不容忍通过武力或胁迫的方式改变现状”,矢言将加快对越南海事援助。他已反复公开发表声明,在南海争端上,他支持菲律宾和越南,并暗示这些争端与日本在东海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有相似之处。
他并在采访中称,中国单方面在中越两国均有领土主张的水域,进行钻探导致紧张关系升级,日本不会容忍通过实力或胁迫改变现状。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日本领导人有关言论罔顾事实,浑水摸鱼,别有用心,可以说是唯恐天下不乱。秦刚说:“日方不要忘记,中国的西沙群岛在二战期间正是被日本用武力侵占的。
二战胜利后,中国恢复了对西沙群岛行使主权,日方从来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吧?我们敦促日方尊重事实,停止搬弄是非,不要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28日安倍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依旧抓着“中国战斗机在东海上空异常接近自卫队飞机”一事不放,指出:“这是很可能造成偶发事故、极其危险的行为。”此前中国官方曾对日本就此事的无理取闹进行了批判。
外界都在关注今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APEC,中日双方是否能改善关系,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曾向安倍表示这对改善日中关系而言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机会”,安倍曾表示认同。不过鉴于目前安倍的态度,中日关系真正改善的大门难言打开。考验安倍政治智慧的时候似乎已经到来。
军事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进行有关军事活动发言的影响力,是国家话语权的一种。近年来,随着日本右翼政权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我国的公然挑衅日渐升级,中日军事话语权的交锋异常激烈。
两国军事话语权的交锋,是两国军事交锋的重要战线。在非战争状态下,谁拥有军事话语权,谁就拥有军事主动权和主导权。就我军而言,掌控对日军事交锋的话语权,既具有客观必要,又具有现实可能。
首先,日本是一个不具有完全军事话语权的国家。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战后被剥夺拥有军队和“对外发动战争”的基本军事权利。
与之相适应,其军事话语权也被剥夺,成为一个不具有完全军事话语权的国家。而我国具有完全军事话语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特殊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军事话语权比一般国家更广泛、更重要。
其次,日本对我国的军事话语是“恶人先告状”,政治企图昭然若揭。近年来,日方经常无中生有,制造事端,对我国进行恶意挑衅和指责,比如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诬指我军舰对其护卫舰和直升机进行所谓的“火控雷达照射”,以及日方造谣称中国将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
日方“恶人先告状”的拙劣政治炒作,其目的就是企图通过抹黑中国,蓄意制造紧张气氛,为其扩军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借口。在日本右翼政权看来,“中国军事威胁”炒作得越凶越狠,越有利于它们重做军国迷梦。可见日方的军事话语权,是被日本右翼操纵的舆论机器。
再次,日本对我国的指责缺乏基本军事常识。如日方炮制的“火控雷达照射”问题,在日语里使用的是“照准”一词,中文译意为“照射”、“瞄准”。
按日方解释,我国军舰对日军机舰已处于“临战状态”,只等下令对其攻击。日方的这种指责和描述,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
一方面,任何一国军舰无论在什么状态下航行,都必须全程开启预警和警戒雷达,火控雷达只是在面临现实军事挑衅时才打开,而我军舰当时对日军机舰打开的只是预警和警戒雷达,而非火控雷达。对此,日方拿不出任何证据。
另一方面,日方使用“照准”一词,不是国际通用的军事术语,即使针对火控雷达,“照射”、“瞄准”是火控雷达根据威胁程度所采取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运行状态,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正鉴于此,日本对我国的军事话语权显然是一种强盗逻辑。
中日军事话语权之争已超越两国范畴,是国际正义与邪恶之争,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与军国势力倒行逆施的较量。较量的结局不仅事关中国国家安全,而且关乎世界安全的维护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中国牢牢掌控对日军事交锋的话语权,具有法理和道义上的优势,对此我方应主动作为:对日本的军事挑衅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公布事实真相,揭露日方企图。
定期对日方对我国的军事监视侦查活动予以公布,形成常态化的军事发布机制。
学会利用国际规则与日方进行军事话语交锋,抢占国际军事舆论的道义高点;善于运用有利时机和适当国际场合,揭露日方军事话语欺骗的政治企图,使国际社会认清日本军事炒作中国的真面目。
充分运用现代媒介和新兴传媒,增强对日舆论攻势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力争将我国对日军事话语权的理论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中日关系一直在围绕着对待钓鱼岛态度的变化,就日本方面而言,从一年多前的购岛闹剧开始,安倍政府就一直在挑衅中国政府的神经。早前,日本竟然将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写进教科书里,遭到了中国方面的严重谴责。
而中国为什么一直会忍气吞声呢?据军事专家分析,或许是目前中日军力对比太过悬殊。
尽管日本为争夺钓鱼岛附近海空域控制权加紧布局,但其在极力叫嚣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对现实的悲观和紧张,底气已经大不如前。目前,中日双方的空中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中方的趋势发展。
不过,日本极有可能在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占据更大的优势而再将南海问题的水“搅浑”。因而,南海问题未来或将成为中日钓鱼岛争夺的一场“新遭遇战”。
不仅仅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驻日美军战斗机部队也是个大问题,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
从数量上看,中国三代机数量约500余架,日本三代机数量约270余架,中国拥有2:1的数量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国土广大,需要防卫的空中战线极长。战时,在东海一线也只能投入大约一半的战机,其他战线也必须确保足够的兵力。
尽管中国还有数百架歼-7、歼-8等二代机,但由于航程较短,远海战斗中并不能当有效战力来计算。因此日本在真正对抗中并不会存在战机的数量劣势。
从装备结构上看,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一支“守强攻弱”的队伍。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361架作战飞机中,一大半是执行空优任务的,如F-15J/DJ和F-4EJ,其中又以F-15J为主。
F-15J基本结构和性能与美国F-15C/D早期型相似,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据近年来日本实施的大规模防空作战演习情况显示,其模拟拦截成功率一般在85%以上。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三代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大幅领先于F-4EJ。有外国军事刊物统计,中国空军在三代机上已占有总体数量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