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莫斯科的囊中羞涩难以令俄罗斯难以对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所维系的远东地带提供更多的投入,就在2014年,莫斯科所能准备的开发款项也仅有30亿美元上下。
对俄罗斯来说,在中、朝、日各方间玩平衡早已是稀松平常,这也使他此次与中国站到一侧,并和美国日本对抗显得意义大有其不同。
在西线美、俄、欧三方因乌克兰危机缠斗之际,俄罗斯在远东的另一手尝试无疑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
自2013年以来,“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源自北京的说辞不断在大洋两岸出现,其密度之高几乎令外界以为该词仅为中美关系所造,但是,伴随着俄罗斯在远东的频繁进出,普京和莫斯科似乎也想向外界证明,俄罗斯实际上也适用于这一概念。
在奥巴马于此前亚洲巡访中确立了以“美日协防钓岛”为标志的东北亚新格局后,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存在也显得相当之活跃。
5月末的中俄联合海上大演习更显出了普京与中国一同对阵安倍和奥巴马的意味。虽然这一合作看似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促成的,但普京终究也已在东北亚寻得了又一个支点。
其实,虽然普京自年重新返回总统宝座后始终将开发远东地带作为其东进的核心之一。
但是,莫斯科的囊中羞涩难以令俄罗斯难以对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所维系的远东地带提供更多的投入,就在2014年,莫斯科所能准备的开发款项也仅有30亿美元上下。
这一尴尬的局面令普京当局在年海参崴APEC峰会后就开始调整方向,他本人在参选前的“风帆论”也进一步的要以中俄走近的方式加以体现。
在中国逐渐被西方视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北京和莫斯科的接触显然更吸引华盛顿的目光。
此前,俄罗斯几乎要被六方会谈的其他各方踢出会场,莫斯科为此急中生智的把朝鲜作为了进出的关键要冲。
在2014年4月,莫斯科便已免除了平壤当局自苏联时代以来拖欠的100亿美元债务,同时还派副总理访朝,以援助方式兑现了此前莫斯科的承诺。不过,俄罗斯的志向绝非仅仅集中在东北亚一隅,并只在朝鲜核危机的调停问题上寻求存在感。
俄方也在以北方四岛为中心的亚太核心问题上随时确保自身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的“东京快车”绕行日本早已成为21世纪的新传统,包括安倍当局在内的永田町在四岛问题上的束手无策与普京在太平洋的界隈的伸缩自如更成了绝好的对照。
外界不难发现,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灵活的莫斯科当局此前也在朝鲜和日本问题上曾经寻求与中国的力量平衡,但自2013年后,这一情况略有改善。
分析人士指出,自中国海军于2013年派出包含两大舰队主力的10艘战舰,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海参崴外海会合,并经鄂霍茨克海进入太平洋后,中、俄在远东与美、日对峙的态势就已经初步形成。
在俄罗斯握有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单冠湾军港、幌筵岛锚地等具有重大军事意义的结点后,莫斯科当局在北太平洋的存在感较之苏联解体之后的颓势,显然就已经大为提升。
这也让俄罗斯在欧洲面对美国紧逼之际,在远东开始构筑第二道战线,以此吸引美国注意,使之不能大举施压莫斯科。
不可否认,基于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终究还是一个欧洲国家。
但就其欧洲部分近期遭遇的困境来说,不难发现,在欧洲部分,俄罗斯与欧盟、华府已在乌克兰危机上陷入僵局,普京虽志得意满,自称“即兴”夺取克里米亚,但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也让他无意取得乌国其他部分。
美、欧扶植基辅当局后虽丢失克里米亚一地,但也成功点燃乌国民变,令莫斯科骑虎难下。在新的东北亚格局为普京带来转移压力的良机之际,莫斯科也不难发现自己终究也是亚洲国家这一现状。
在乌克兰危机的预后越来越不妙的情况下,俄罗斯针对美国的远东“第二战场”就到了开启的时候。
环顾奥巴马亚洲四国之后的东北亚局面,其中的微妙之处已显得不言自明:
美国就钓鱼岛问题向日本提供的承诺形成了一种普京与中国尝试联手踢爆东京与华盛顿的动向,尽管普京仍在意欧洲国家,但他与海军一同开赴中国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俄罗斯在亚太的志向。
加之韩国总统朴槿惠自年以来就已一改以往过分亲近华盛顿的态势,转而向北京寻求朝鲜核危机的安全保障,俄罗斯此次所面临的亚太格局就在中俄的“再平衡”之余,迎来了和以往大不相同的形态。
目前,普京在乌克兰危机上即将面临开战局面,这也让他在亚洲寻求盟友显得更为重要。
此前,尽管奥巴马在他的亚洲四国巡访中动辄对其访问国以“盟友”相称,但伴随着他的离去,中韩双方就已基本敲定了中国主席访韩的计划。
这对于积极拉拢亚洲盟邦的美国而言不啻于走错了关键的一步,可他的这一步失误却也给俄罗斯带来了机会。
美国在焦急之余走下的昏招已经牵动了当下的中俄关系,中美之外的“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展现,而普京的外交攻略也在放弃投机,选择北京之后逐渐呈现了让美国两线作战、首尾不得兼顾的意味。
据共同社4月30日报道,防卫省官员30日表示,日本自卫队5月将举行重新占领离岛的军事演习。演习预计在5月中旬举行,将持续数日。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此时正因东中国海一组无人岛高度紧张。
文章称,来自自卫队陆海空3个分支的约1300人将参与此次演习。通过在日本西南部奄美诸岛举行军演,日本明显旨在针对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日益强硬的姿态作出反击。
日本防卫省官员透露,日本自卫队预计于5月中旬举行重新占领离岛长达17天的军事演习。
据日媒报道,日本相关专家对“夺岛海战”进行模拟推演认为,这场攻防战很可能以空战拉开序幕,再从海上、岛上全面展开。
空战拉开序幕日军稍占优势
日媒透露,日本相关专家目前正在研究假设“中国军队经过平民化伪装,突然登陆并夺取钓鱼岛”,自卫队应对的具体措施。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认为,中日围绕钓鱼岛交战,很可能由空战拉开序幕。
在钓鱼岛空战中,日本首先出击的是第5航空团、第8航空团和第83航空团的F-15战机,其首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通过E-767预警机与宫古岛分屯基地的雷达网联合监测,配合主力战机F-15J联动,日本将构筑起强大的防空体系。
同时F-2、F-4战机也将出动,它们将使用高性能空对舰导弹阻击中国海军。利用下地岛上长达3千米的飞行跑道,日军仅用不到10分钟就可飞到目标上空夺取制空权。
中国方面来袭的可能是苏-27、苏-30、歼8和歼-10等战机,加上早期介入的预警机“空警”-2000,日本分析认为,中国预警机不仅数量少,性能也不及日本航空自卫队同类机型。
而自卫队E-767预警机搭载的AN/APY-2雷达探测距离达800千米,大大超过中国“空警”-2000(探测距离约470千米),这样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在空战中具备优势。
但推演同时认为,中国战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特别是其中远程反舰歼轰机群庞大。
随着中国歼-10、歼-11等国产第三代战机批量入役,预警机、加油机等特种战机列装,以及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导弹的出现,中国空军正在形成完整先进的作战体系,日本空军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海陆军陆续投入战斗日军弱势渐显
推演揣测,在获得一定制空权后,日本自卫队第2护卫队群的8艘驱逐舰将奉命驶向钓鱼岛周边海域,第4护卫队群的8艘驱逐舰将待命跟进;在冲绳本岛周边部署的2艘最新型潜艇也将跟进支援,第二潜艇队的7艘潜艇待命。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钓鱼岛海域形成集群态势,在空军配合下,全力与中国争夺钓鱼岛附近制海权。
推演设想,日本空战、海战都取得不错战局后,陆上自卫队将从海上自卫队位于佐世保的基地,坐船前往奄美诸岛,然后利用夜色掩护驾驶小船悄然靠近钓鱼岛,依靠先进的夜视设备与中国进行直接交战。
日本分析认为,中国海军将动用新型舰艇和导弹武器装备,并具备复杂电子战情况下水面战和反潜战能力,非对称作战能力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日本专家虽然对自卫队期望很高,但经过推演,发现自卫队软肋太多,持续作战弱势渐显。
推演认为,中日舰队对决,中方舰队率先得手的概率高于日本20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新装备的052D级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宙斯盾”舰,未来将担负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任务。另外,中国054A、056型护卫舰的整体性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将成为夺取制海权主战兵力之一。
从潜艇性能来看,日本潜艇虽综合性能先进,但中国海军反潜能力更强大。中国已形成了以反潜火箭弹和反潜鱼雷为近程,反潜导弹为中程,反潜直升机为远程的反潜作战体系。其卡-27反潜直升机和鱼-7型轻鱼雷能够对日本潜艇构成现实威胁。
同时,日本潜艇数量也远不如中国。
推演分析还指出,自卫队海上后勤补给能力不能满足作战需求,将严重影响自卫队远海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海上机动补给技术的国家。一旦战事爆发,日本大型军舰的物质消耗会急剧加快,届时补给势必供应不上,更不用谈掩护登陆部队决战中国了。
作战规模扩大日军全线崩溃
日本推演悲观预测,中日若全面开展,中国几个波次可全面击溃日本。
第一波次,在掌握日本在钓鱼岛方向的动向后,中国军队第一梯队出动,这一梯队为中国各类战机、无人机打击机群,对目标投掷炸弹后进行自杀式二次攻击,同时近千枚巡航导弹从多个导弹基地发射,瞄准日本雷达防空导弹基地、宙斯盾系统与指挥情报系统。
通过此次攻击,中国军队将会摧毁日本大部分对空防御设施。
第二波次派出苏-30、苏-27、歼-15和歼-10组成的第二打击梯队,寻找并击落日本空中战机,掌握制空权,接着再次出动自杀式攻击无人机、发射700余枚巡航导弹,打击日本剩余对空作战力量和机场,并及时评估日本现存军事力量,根据需要进行下一轮攻击。
第三波次,起飞轰-6、苏-30、歼-10打击日本补给线,动用陆基和空基“长剑”-10巡航导弹,攻击日本海面目标,用S-400防空导弹击落钓鱼岛海域上空日本战机,海军方面继续寻找目标,争取全歼日本潜艇,一举夺取制空权、制海权。
中国可能依靠强大的综合军力很快“平定局势”,日本则因为军力和后勤补给不足等诸多短板而“全军覆没”。
5月10日报道 外媒称,一名中国高层领导人9日表示,如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且安倍领导的政府承认东海岛屿的控制权存在争议,那么中日关系就不会难到无法修复。
据共同社5月9日报道,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一个由日本执政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日方一名议员说,俞正声在会晤时表示,上述两点是与安倍政府恢复对话的主要条件。
目前,中日两国正苦于修复因领土和历史问题而严重受损的双边关系。
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自民党亚非问题研究会代表团。他在会见开始时表示,当前中日在外交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但应继续进行这样的友好交流以及民间和企业间的交流。
5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野田毅会长为团长的日本自民党亚非问题研究会代表团
他还说,中日两国应成为“好邻居”。他认为,通过双方努力,两国可以克服当前的困难局面。
报道称,此次会晤正值中国领导层对东京的态度略有改变之际。两国此前几乎停止了所有政府间高层对话。但中国最近在推动两国议员、地方政府官员和商业团体的交流上变得更积极了。
据共同社5月9日报道,日本自民党议员团体亚非问题研究会会长野田毅等人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举行了会谈。
俞正声在会谈开始时表示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两国应继续开展民间和经济往来,相信只要双方努力必能摆脱困难局面。
野田表示“对扩大反日或反华必须加以避免。希望中方顾及到这个问题”。
此外,野田还呼吁两国构筑危机管理机制以防突发武力冲突,并于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举行中日首脑会谈。
报道认为,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会见了野田及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等人,但重启政府间对话及改变反日政策的前景尚不明朗。
中方可能希望通过推进与自民党议员的交流,使安倍政府周边人士敦促其软化在钓鱼岛及安全政策上的态度。
日本惊呼中国出狠招:多国坚定倒向北京
阅读提示:看看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12%),以及贸易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重要性(47%),自大英帝国称霸海洋以来,没有一个国家达到同样的程度。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虽然美国等其他国家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一直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参与者,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上述两点的结合。
日本杂志网站文章,原题:不附带任何条件?评价中国的海外贸易关系中国本身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使得中国处于一个独特位置,能够代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在发展中国家事务上的发言权有了大幅提高,在国际论坛上尤其如此。
事实上,这种说法错误描述了中国经济崛起和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的贸易关系和外交政策后果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不是北京支持贸易伙伴的利益,而是后者向前者靠拢。
发展中国家趋于和中国站在同一立场而不是与之对立,这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令人惊讶的。中国宣称在商务关系上“无任何附加条件”。这种开展生意的方式同西方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强行附加条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和它们打交道时,发展中国家会对各种条件产生担忧,比如贸易协定中的民主、人权和劳工等条款。
和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最明显好处是,不仅不用担心风险,而且避免了任何殖民意图。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是有意让贸易伙伴在外交政策上与自己结盟。但即使是无意的,这种“引力效应”也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比中国对它们的依赖性更强。这种不对等令中国在交易中具有优势,其结果就是外交政策上对贸易伙伴产生影响力。
别国在外交政策目标上同中国靠拢少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中国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的,因此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被同中国合作的前景所吸引。第二层意义和美国有关。
在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日渐增多、外交政策也日趋衔接的同时,美国和中国在联大的投票行为实际已产生分歧。这表明是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关系使其更容易在国际论坛上吸引盟友,而美国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外交部长王毅出访东盟四国,自菲律宾挑起“国际仲裁”一事后,南海问题近期就再度升温,王毅外长此次访问中,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应会重申立场,“针对具体的岛屿争议,中国主张直接同相关国家来谈”。专家分析,此次王毅对东盟四国的访问,表明中国继续致力于加强周边外交。
根据中国外交部此前发布的消息,王毅此访是应泰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素拉蓬、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马尔迪、新加坡外交部长尚穆根和文莱外交与贸易部长穆罕默德亲王的邀请。此次王毅外长出访的四国均系东国家,其中文莱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此访也被一些专家解读为,中国继续致力于加强周边外交,特别是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关系。“中国完成领导层换届之后,新领导层的外交开局,首先巩固和加强了同俄罗斯、非洲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目前到了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
金灿荣分析,在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以及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周边正面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等。“中国外交的难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美,一个是周边。近期中美高层已开始频繁接触,从工作程序上来看,目前到了发力周边外交的时候,其中,同东盟国家的外交就是重要一环”。
就东盟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重要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称,中国同东盟“相互需要”。“在经济方面,中国与东盟已建立自贸区,中国是大部分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在地区安全、人员往来方面中国同东盟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在今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此句说明,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思路。而观察中国新领导层上任以来的周边外交工作,中国同东盟国家的交往可谓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