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女儿怎么长跪不起:真相竟惊呆14亿中国人
韶山冲的天空很高很远,空气中有青青香味。“箫韶九成,有凤来仪”,毛泽东多次回归故里,无限风光无限情。
然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却是全国非毛最严重的时候,韶山连同韶山人的失落感,跟飘荡在这山间的晨霭炊烟一样,不知所之。
就是在这么的一个时段里,毛泽东的小女儿几次想往韶山来。1984年8月的一个早晨,谁也没想到,她竟低调出发了。
毛泽东与李讷
她叫李讷,1940年,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48岁,老来得女,毛泽东自然很高兴,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之意,唤女儿名李讷。
可是在八十年代初,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无所适从的她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父亲前不久去世了,母亲正在服刑,自己的不幸婚姻,使她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的境况非常艰辛,有时候坐卧不安,唯有与孩子相依为命,以努力过着孤独凄苦而又平静的生活。
也是在1984年这一年,她多亏了父亲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帮助,得以和王景清再婚。李银桥,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1947年至1962年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历任毛泽东的卫士、副卫士长,是看着李讷长大。李讷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实在困难,别人不想管,李银桥他不能不管。毛泽东生前曾嘱咐李讷不要嫁高干。王景清虽有参谋长军衔,但这时已经离休为平民。而且王景清曾是毛泽东的警卫,李、王结合并不违背父亲的遗训。
这次,去韶山,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夙愿。尽管她生于延安,却终生认定自己家在韶山……李讷与父亲在一起1961年,正在患病中的李讷曾跟父亲说:“爸爸,我要去韶山看看。”父亲见病中的李讷有些虚弱,并没有同意。直到父亲去世,她也没有机会回韶山。此后,她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等到了1984年的8月。当时李讷不敢一个人去,也不敢亮出自己的身份和姓名。为了这,她去云南怒江军分区,接回了刚办好了离休手续的丈夫王景清。
毛泽东与李讷
临行前她一再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克制。可是当她目之所及父亲生前所生活过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品时,她最终失控了。在一晒谷坪处,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是毛主席小时候劳动的地方”,李纳看到了这块牌子,她的内心五味杂陈:父亲辞世已八年了,可韶山冲的乡亲们依然没受到非毛化政治环境的影响,依然敬重着毛泽东!
激动之余,李讷放声大哭,久违的压抑,终于可以宣泄了。她突然长跪在那块父亲曾经劳动过的田埂上,一双手向泥里挖去,任泪水喷涌而出……
这一跪,在彰显根在韶山。如前所述,李讷对韶山的感情是很特殊的,深知父亲的故乡对她的非凡意义。跪在父亲生长的地方实质也是来跪仰她的祖籍。
这一跪,是在深情缅怀父亲一生。父亲众多的亲人,为了新中国,为了革命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满门惨烈!如今见到父亲小时候劳动过的地方,使她仿佛父亲的一切,又历历在目,这让人情何以堪?
这一跪,感叹岁月沧桑,人世无常。十年文革,种种心结使她不能不对着父亲曾经劳动过的田埂而感慨万千。
这一跪,是对父老乡亲表达感恩之情。父亲的一生是不易的,作为毛泽东的女儿其实也很不易,必须学着夹着尾巴做人。父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她更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李讷
事实上,长跪前的细节也颇为感人。那天上午10时左右,一两小车徐徐驶进韶山招待所,车上下来4位客人,3位 穿海军服,其中一位少校,另一位是女游客,穿黄绿色服装,因由接待纪律,陪同不能主动打听游客身份。在参观毛泽东故居时,女游客看得很仔细,从故居出来 后,女游客问导游:“毛泽东父母亲墓地在哪里?我想去看看。”来到坟前,女游客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充溢着眼眶,引起了导游的注意。
后来,这一失态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鉴于她母亲方面的缘故,她一开始不肯暴露自己的身份,人们竟不知道这个沉闷饮泣的中年妇女是谁。但李讷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纯属人之常情。
王景清赶快跑上前去,扶起爱妻,小声地安慰。丈夫的安慰,更使她泪流如注。这时,人们才从李讷的随行人员口中得知,她就是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
女儿不负父亲所托,回韶山了。是啊,韶山百姓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毛泽东临终前渴望回到韶山看一看……
那时,毛泽东已久卧病榻,但他决计要回家,他甚至表示,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回去,他的尸体也要送回去……考虑到毛泽东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中央只能一方面劝毛泽东安心养病,另一方面也作好护送毛泽东回韶山颐养天年的准备。
李讷
1976年7月,毛泽东的专机“子爵号”曾多次在“北京—长沙”、“长沙—北京”之间反复试飞,为病重的毛泽东回湖南掌握飞行数据。
紧接着,1976年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打来电话,以严肃的口吻对韶山滴水洞负责人说:“请你们准备一下,我将在明天来滴水洞检查工作。中央安排毛主席于9月15日回韶山,准备在滴水洞宾馆调养一段时间。
因此,希望你们以充分扎实的准备迎接主席的到来……”可是,深夜,24小时值守的专线电话又响了,话筒那边传来一种压抑了的声音:“张平化书记明天不再来 了。”在滴水洞的人们还未十分清楚这个电话的意思时,第二天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毛泽东主席逝世了!”毛泽东最终 没有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一次回到韶山,回到1959年、1966年、1976年多次说过要回来的这个“家”。
这之后,毛泽东倾心关注的韶山,于1981年2月,湖南省直辖的韶山区被撤销,降格为湘潭县韶山区。这成为韶山历史上的低潮期。“撤区事件”深深伤害了许多人的心。当年4月,韶3、韶4次列车停开。4年后,韶1、韶2次列车也停开了……
李讷
五
即便在上述背景下,一位领导仍含着泪责怪李讷:“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
李讷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我是江青的女儿,我母亲做了很多让人愤恨的事,所以,我怕……”这位领导噙着泪说:“不错,你是江青的女儿,但是你更是毛泽东——毛主席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
闻听此言,乡亲们泪水涟涟,所有的人都心事重重地却尽情地哭了……
哭过方知情重。一个世纪沉浮后的辛酸,惟有远处沉默的韶峰,见证了历史上这最感人至深的一刻。
毛主席两个“笫一女儿”相见场面曝光
有关毛主席的两个宝贝女儿有过很多传说。
传说一:李敏因为是贺子珍所生,所以受江青排挤,文革中,见毛泽东一面都很难,而且她的公公,炮兵原副司令,孔丛洲将军因为原来是杨虎城将军的部下,也受到牵连,所以,江青的事情,与李敏的关系并不大。
毛主席女儿李敏(右)、李讷(左)亲切拥抱。
传说二:李讷就很惨,因为和母亲江青不合,再加上婚姻不如意,曾经一度和二哥毛岸青一样,精神上有些不好,但结婚后搬出中南海,也就和母亲没有什么瓜葛,后来江青出事的时候,李讷的生活可以说是贫苦,她离了婚,带着儿子,曾经亲自去排队买冬储大白菜。
1968年6月24日,毛主席32的女儿李敏在国防科委贴出的一张大字报轰动京城。大字报的标题是:炮轰聂荣臻,火烧蔡顺礼,揪出刘华清,彻底揭开国防科委阶级斗争的盖子。这张大字报立即获得了周恩来的支持,聂荣臻被迫检查。
本博秦全耀记得当时有关大字报贴遍京城,毛主席的女儿青出于蓝胜于男。
李讷比姐姐更得力。1967年6月19日,只有27岁的她在解放军报又以肖力的笔名贴出了大字报,炮轰临时党委张秋桥,把前一段的报社运动称为“执行反动路线”。张副书记就此下台。毛主席的女儿仅靠大字报就干掉了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
不久担任了《解放军报》总编辑的肖力又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上世纪90年代从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退休。
不论李敏还是李讷,一出手就得到毛泽东和江青的全力支持,真是公主造反,无往不胜。
2003年,李敏李讷姐俩一起被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讷1999年被特别增补为委员。李敏和李讷整个50年代都和父亲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姐妹关系一直融洽。父亲逝世对姐俩打击太大,身体都不好,各自度过了多事的中年时期,如今步入老年。
同时经历着人生悲欢离合的两姐妹,这几年身体反而慢慢好起来了,常有机会见面,联合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共同回忆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祥和睿智的老妇,有说不完的话题。
虽然分别有着两个母亲贺子珍和江青,可拼的都是毛泽东一个爹,娘亲爹更亲。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能不亲?
李讷今年已经61岁了,由于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她的行动十分缓慢,她不得不十分缓慢地从汽车里出来,费了很大劲才终于稳稳地站住了, 然而当李讷终于站立在那里,就立即显示出有几分那种遗传的伟人气质和风度,高傲和倔强,仿佛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
习近平接见毛主席女儿李讷
李讷长期患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制度,诸如透析等项目都是需要自 费的,而一般的公费药物根本无法治疗,李讷的病况已经十分严重,双肾严重萎缩,据专家 诊断,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换肾,而这是不可能,李讷因为退休很早,工资标准很低,不可能 有那么多的钱来做透析治疗,更不可能做手术治疗。可以说,李讷是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与病魔抗争的。
进屋后,大家就这样坐着,李讷早已养成了沉默的习惯,李讷的沉默也感染着我们所有 的人。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 东去世后,李讷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 于时代的人,她只是本本份份地做人,谨小慎微地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对于这个火红的 年代,李讷已经是一个边缘人。
李讷对生活是知足的,她似乎什么也不缺。她缺钱吗?不,实际上只要她一松口,就会 有无数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据媒体曾经报道,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 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2000元钱,但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也曾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1万港币,但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将此款骗走。李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帮助,她说:"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李讷的丈夫王景清,是陕西榆林人,1940年仅11岁就参加八路军,曾经做过毛泽东的卫士。一个不小心暴露出他穿的袜子,那似乎是一种解放前才有的袜子, 袜筒是那种几十年前 的纱袜,袜底是用布缝的,已经补了很多的补丁,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然是手毛泽东的影 响。
王景清与李讷结婚后生育有一子,他们的儿子,亦即毛泽东外孙,今年已经29岁了,目 前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每月4百多元的工资,勉强可以度日,但由于贫穷,至今也找不到 媳妇。
毛主席女儿李讷探访父亲的足迹
李瑞环对李讷的境况十分关心,曾经说过有什么问题去找他,但李讷从不愿意麻烦 领导同志。能够温饱,足矣。
尽管从外表来看,李讷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 辉,李讷是一个文化人,北大毕业,文史哲的功底相当好,她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 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那种内在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 在李讷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士大夫的傲骨,那种冷傲的骨气令人不得不为之油然而生出敬意。
在这个毛泽东的后代面前,我突然觉得,那些肥得流油的修正主义者贪官污吏们,是多 么可怜和贫困啊!
而望着李讷那羸弱的身躯,我仿佛觉得她非常富有,她的形象在变得高大,那是一种塞 乎天地之间的高大,一种不可战胜的气质和性格。毕竟是毛泽东的女儿啊!
毛泽东的两位女儿 生活竟是如此模样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在自己家里的一张合影照片,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似乎感觉到了有一种巨大的震撼力,还有一 些苍凉,一些不平……,你看,她们的住房还是最平常不过的普通房子,这在北京市里,应该算是贫民窟了吧,还有那几件再普通再简单不过的老式家具,老式的电 饭煲,老式的暖水瓶,廉价的花布门帘,特别是桌子上那个几元钱就能买到的、用来罩剩饭剩菜的用具(我不知道这种用具的名称应该叫什么),在里面肯定还有当 天吃剩下的饭菜……李敏和李纳衣着非常一般,非常朴素,非常平常,完全可以和现在的老太太融为一体,甚至还不如现在普通家庭的老人们穿得好呢。说实在 的,如果不说是毛泽东的女儿,谁又能将她们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啊,肯定还会以为是两个普通的下岗工人,或者是吃低保的两个老人正在话家常呢。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纳的合影
战友们,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已经有些模糊了,看看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两个女儿的现况,再想想当今那些腐败分子们的所作所为,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的感慨啊!我 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共产党的每个干部都能象这样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话,那我们的社会一定是非常和谐稳定的,我们的国家将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我们的军队绝 对是打遍天下也无敌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