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想被过度“牵制”,首先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国内经济,从经济基本面上来运筹帷幄,防患于未然,从而“任由东西南非风,我自岿然不动”。
值得一提的是,关注我国经济市场的动态,离不开央行所伴有的角色属性,近日我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公开场合释放出市场新信号,这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对外开放与投资者风险我国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有关年会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领域还有较大的进一步开放空间,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金融业不仅是对外开放,同时也对内开放。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还有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者可以形容为“三驾马车”。其中资本项目可兑换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当然,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也要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向前推进。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会不会涉及到其他影响?(比如跨市场,跨区域资本流动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亦或者是资本内流压力给经济市场的影响)。
央行行长强调:“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有的时候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也就是说,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相互协调渐进稳步推进的。
况且,在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央行会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并且会让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这样看来,我国金融业在开放的过程中,是协调循序稳步向前推进的,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这么一来,有利于倒逼国内金融业的服务能力,促进其市场竞争力。有些金融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正“有序稳进”的消逝。(多说一句,内外资银行在国内的核心是服务于实体经济)。
同时,易纲行长提醒投资风险:“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要加强风险意识,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你看到一个投资机会,他告诉你又保本,又有一个两位数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问一问,它投什么项目才能够有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富豪还是中产以及中产以下,可能总有一款套路等着你,天上不会掉馅饼,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尤其要加强风险意识,并且听到有别人说有“好事”让拿真金白银参与的话,“你一定要小心”,这句话要画下来,考试重点要考,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答错。
金融业对外对内开放,让金融回归到服务于实体经济属性上来,而金融往往意味着资本,资本是实体经济的粮草,用的好能让实体经济在资本的加持下更容易获得持续发展。在开放的过程中,让海外的资本进来服务于国内经济,一方面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国内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力,逻辑上很合理,行动上存在想象的空间。希望在金融业开放的过程中,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向前推进的过程,况且,进一步改革开放是一张看得见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