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著名的“独裁者” 华人称他为“华人中的败类”
披汶
銮披汶·颂堪在泰国政坛上的巨大影响力,被人们尊称为永年宰相。 銮披汶·颂堪是泰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国家领袖,尤其是二战期的亲日政策和权力垄断、战后的虚弱,后世更是对他的功过各执一词。
祖先是华人,祖籍广东潮洲,父亲姓"吴",披汶是在泰国历史上少数够留下自己印记的人之一,他的发家史堪称平民政治精英的成功典范 。他原来名叫贝·奇达桑卡,他于1897年7月14日生于泰国暖武里府一个卑微的农民家庭 ,12岁时被送往曼谷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1914年毕业后选择加入了炮兵, 1916年开始深造,这决定了他未来人生的命运 。他在深造期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1924年去法国枫丹白露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在法三年间,披汶积极地去质疑君主专制,接受了民主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熏陶 ,成为了一个进步军人。
披汶
在1932年参与披耶·帕凤、比里·帕侬荣发动立宪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先是成为了玛奴巴功的内阁成员,然后又在1933年和披耶·帕凤一起发动6·20政变 ,成为披耶·帕凤的嫡系 。披汶又在1933年10月平定保皇党叛乱的战争中显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次年被任命为国防部长,陆军副总司令,1935年出任陆军司令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中,披汶以深孚人心的新人身份、四次遇刺大难不死带来的神秘感 ,以及他个人在议会中的上升,结束了军人集团内的组织与思想混乱,有效提高了民党军官派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披汶
1937-1938年 ,由于很多王室土地被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高官,引发了一个关于王室财产管理的丑闻震惊了曼谷 。政府被迅速击倒,三个部长失去了国家委员会的职位,披耶·帕凤则辞去总理职位,退出了公共生活,他毫无疑问是厌倦了无休止的斗争 。这年11月12日, 暹罗全国举行立宪革命后第三次大选,35% 的选民参与投票,选出91位议员,接着国防部长披汶通过一次压倒性胜利的国会选举成为了总理 。
1941年12月11日上午,披汶·颂堪与日本大使签署了临时的攻守同盟协定,并于当年12月21日在曼谷王宫佛寺内的玉佛面前签署了正式的《日泰同盟条约》,日泰结盟。一个月后的1942年1月25日,泰国对英、美宣战,是什么因素使披汶如此轻率?或许他们认为日本将在战争中获胜,泰国最好的选择就是跟随潮流,或者说他们更大胆地猜测通过一种与日本的友好,能保留更多的独立,更好地保护人民 。
披汶
泰国成了一个新世界秩序的共同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而不是以"棕色小兄弟"的身份参与,因为此刻的亚洲东部,从堪察加到澳大利亚与印度边界,泰国是唯一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与日本平起平坐的、被国际普遍承认的 宪政国家。泰国甚至发动了一场他们自己的军事征战,并在1942年5月征服了缅甸景栋 。日本还把马来亚北方的四个马来邦(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和丁加奴)转交给泰国 ,披汶的声望达到了鼎盛。
披汶
随着日本的战败,披汶先后辗转柬埔寨和美国去了日本,在日本的那几年里,他多次想着回泰国,可都被可能发生的政治暴动和动乱给打消了。披汶在六十年代初出家印度比哈尔邦的菩提伽耶,后来还俗。1964年6月12日晚上8点半,披汶在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私人别墅中因为心脏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中国人常言"开棺定论"那些大人物也更成了人们茶饭之余的评论对象,披汶也不例外。社会各界对他褒贬不一,不乏泰国人说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或者是一个锲而不舍、乾纲独断的人格化帝王。当地华人则说他是华人中的败类,美国人的走狗,欧美人则客观地说他是一名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