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界70年代末开始,美国这个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似乎突然意识到隐身作战对海空军的革命性意义,因此几乎同时开始了隐身战斗机和隐身舰船的技术探索,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到今天,隐身战斗机和轰炸机早就修成正果,在全球常规军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隐身水面舰船的研究,却似乎已经有半途而废的苗头,又重新回到常规外形水面舰船和传统核潜艇的老路上去。为何隐身舰船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场呢。可以以早年隐身舰船的极端试验项目为例来说明。说起隐身项目的研发,自然要提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大名,因为当前全球已经大规模实战部署的三种隐身飞机,都是出自这个公司的产品。实际上洛马不但在隐身飞机上搞实验最早,在隐身舰船项目上,他也是一个急先锋。这就是“海影”号试验舰。“海影”号试验舰研制计划始于1980年代中期,其长度约48米,宽度约21米,排水量560吨。
吃水深度4.2米,装备一对螺旋浆柴电驱动器,最高航速14节,可在5级海况下航行。该舰的建造费用约5千万美元。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秘密建造,于1985年下水,进行了各种海军技术试验。“海影”号隐形试验舰长期以来行踪特殊,其性能更是受到美军方的严格保密。“海影”号试验舰具有非常独特的外形,该舰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实验信号抑制技术,也就是最大程度减少船体可探测信号特征,达到最理想的隐形目的。曾计划用类似的军舰来布放反潜艇鱼雷。“海影”号后来成为美国海军下一代驱逐舰DDX的重要的先期实验平台。虽然该舰最早在1985年左右就被偶然拍摄到,但是长期没有清晰影像,成为各种专业海军杂志不断性能拔高的重点对象,被一吹再吹。直到1993年,“海影”才真正全面公开亮相,并频繁出入加州南部的外海,从而引起世人瞩目。
在此之前,所有与“海影”相关的试验都在晚上进行,而到了白天,“海影”则返回到为其特别建造的HMB-1驳船中,让外界无法猜透其中的奥妙。2001年小布什上任之后,为防止“潜在竞争者”的出现,“海影”战舰的试验次数更加频繁。2006年年底,“海影”1号退役,美海军本欲将“海影”及驳船提供给一个合适的组织作为纪念馆使用,也曾在网络上拍卖,但没有合适的买家,于是美国海军决定将该舰拆毁。2013年1月7日,“海影”在位于美国旧金山附近的金银岛里的某个船厂中被拆解。一个被无限拔高的传奇,最终落得连整船都没有留下。
那么海影被最终拆解,是洛马公司或者美国海军根本就不想让任何其他军事大国获得彻底隐身舰船的技术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本质上来讲,隐身飞机和隐身舰船在技术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对中短波特别是微波波段的雷达有效。那么为何隐身飞机大行其道,隐身舰船却最终发展不大呢?这就是在于,通过实践发现,完全的隐身水面舰船,反倒是没有多大的战术意义。
对空中的战机来说,若隐身性能强大,那么普通的地面微波雷达和空中的各种雷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反应,这就达到了战机雷达隐身的作战突然性。但是海面上却不是这样,由于海水有天然的波动性和导电性,即使完全无风,风平浪静,那么对水面舰船的搜索雷达,无论这种雷达是来自其他舰船还是空中和陆地上的,都会有一定的海水反射的背景杂波。而若海况越高,海浪越大,那么这种杂波背景就越强烈。若此时海上有一艘船,那么就会有一艘船的回波显示在杂波中间。
但是海影带来的效果就比较搞笑了。当他出现在海天线上时,由于隐身效果好,此时大多数雷达确实发现不了他,尤其是夜间,更发现不了。但是此时的海影,却连正常的周边海面杂波也遮挡了,这样就会在搜索雷达上突然出现一个无杂波的奇异空白区,这样反倒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凭雷达操作员的脑补也知道这里有个隐身的东西存在。所以照常能靠逻辑反推发现他!并且精确的定位海影的位置。对这么一艘外形奇怪而又不带武器的船来说,一旦被定位,连一艘炮艇也打不过。
不但完全隐身的舰艇面临这种尴尬,就是大幅度隐身的大舰照常尴尬。比如DDX,他有15000吨,但是在一般的雷达上远距离看,就是和一艘100吨的渔船差不多大小。走近了往往把其他渔船的船老大吓一跳。但是在任何海战战场上,肯定都是提前清空任何民船的,渔船更难进入战场,若对手的雷达兵突然发现海天线上出现了一艘渔船,而且还跑到20节以上,这种渔船根本跑不到的速度,那么一定是一艘敌对隐身大舰,这边反舰导弹马上就开火,管它是啥,打了再说。100吨的渔船大小的反射目标,并不耽误反舰导弹引导。
因此大舰无论如何隐身,哪怕隐身到彻底看不见,只要不能像潜艇一样彻底沉入水中隐蔽。都是没多大意义的。这是海洋表面特有的电磁环境决定的。到目前,DDG1000也基本放弃了隐身,弄的满头包也是这个原因。而现在某方的万吨大舰,外形隐身也就做到点到为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