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16日刊登题为《大脱钩?美中分歧的下一步是什么》的文章,作者为布伦丹·默里。文章认为,在经济关系方面,美国与中国“挂钩”已有数十年时间。“挂钩”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它们从2014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现在,在贸易战和技术战、全球性大流行病以及外交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政界人士和专家们说,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势必会发生急剧“脱钩”。然而,由于企业对这两个巨大的市场怀有长远抱负,断绝关系或许并非易事。
布伦丹·默里在文章中指出,在今年3月中国美国商会的一次调查中,超过70%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尚未计划因新冠疫情而将生产和供应链业务或采购活动迁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这个亚洲国家的优势可能会使它保持世界主要工厂的地位,这些优势包括成熟的供应链、庞大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熟练的劳动力。事实上,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活动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当地市场的。即便在2019年贸易战正酣之时,美国企业还是在中国投入约140亿美元新建工厂,并进行了其他长期投资,其中包括特斯拉公司在上海新建的超级工厂。中国还在努力吸引海外企业,比如出台新的法律保护外国投资,承诺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外国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作者还在文章中指出,许多高管担心,他们会被排除在这个仍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市场之外。美国越是禁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和喷气发动机等零部件,并对违反此类禁令的人实施严厉制裁,就越是迫使中国企业停止购买美国零部件,迫使想要对华销售的第三国公司向中国出售零部件。他们担心,未来对华销售可能意味着把美国挤出供应链之外。还有人猜测,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将刺激中国努力成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