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国制造”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比如:青岛下水道的“美丽传说”——德国油纸包...比中国汽油白100倍的德国汽油...秒杀中国一切工具的德国扳手.......
反正沾了“德国”二字的就是绝对的稀罕货,说得简直让人以为中国现在还是大清朝呢?
可惜啊,洋大人他不争气啊!
这不,耗时26年,耗资100亿欧的德国高铁,在上个月的“处女秀”就抛锚、掉链子,闹了一出国际笑话!
就在近日,中国钢铁与德国桥梁的首次联姻,让这个国家的心态彻底崩了!
一、进口中国钢铁,让傲娇的德国人一肚子委屈!
现代工业中,石油是血液、钢铁是骨骼。
要做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就离不开顶级的原材料——钢铁。
在德国,一座桥梁却因为中国的原因成功“抢占头条”,甚至引发了德国最大工会“五金工会”的强烈不满,他们甚至要求德国政府给予解释。
为何会如此?
为什么一座大桥会引起德国最大的工会不满?
原因很简单,这座桥所用钢铁的三分之二都将从中国进口!
这让德国工人相当愤怒,他们甚至称“西方钢铁中心”竟然要从中国进口钢材,“简直是个笑话”,甚至还说这是一个“政治谜题”!
为了给德国政府施压,这帮人又开启了“战略忽悠”的手段:担心因使用拥有价格优势的中国钢铁,一旦将本土竞争者逐出市场,中国钢铁企业可以“大肆倾销”,进一步损害德国经济;由于制造业不景气,目前德国钢铁工人面临失业的严峻形势,政府竟然将么大的项目,把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拿去养中国企业,这是卖国!
他们甚至还宣称,“中国制造”是垃圾的代名词,与“德国制造”在质量上有巨大差距!
呵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用“德国制造”建成的旧桥一直被认为是德国西部基础设施崩溃的象征。多年来,载重超过3.5吨的卡车不能通行,还有大桥部件脱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用中国的材料,用谁的材料?美国?他去年纽约修大桥,不也是跑到中国来求购钢材的嘛!
这也真是难为德国人了,从他们委屈的抱怨中我深有感触,如果时间回溯十年、二十年,也许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有这一幕发生。
记得早年中国列车车厢一直高度依赖进口。有一次铁道部门采购德国西门子车厢时,价格表上一个不锈钢盆居然要四万元。
因为当时我们造不出那个结构标准的列车,所以德国人就勒索我们,卖车的同时并捆绑销售厕所不锈钢盆。
中国谈判代表说这个太贵了,我们不买洗手盆只买车厢行不行?
人家就是一个态度:“爱买买,不买滚!”
但急需扩大运力的中国怎能不买啊?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地一起买了回来。
这是何等的委屈啊!
就如同前几天,中国全面禁止进口24种形态的洋垃圾一事,在西方发达国家眼中:只有垃圾,才会向中国极力推销。
所以,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和崛起的从来都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鄙视和羞辱!
二、受了100年窝囊气,今天,也该中国人扬眉了!
桥梁工业,就像一个国家的脊梁,假如你对桥梁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让中国人挺直腰杆讲话的领域!
在山河飘零的1934年,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开始在“不见底”的钱塘江上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的博弈,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大桥
而那时:
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造的;
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造的;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造的;
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造的;
沈阳的浑河大桥是日本人造的;
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造的;
……
这一长串名字,让人心如刀绞!
堂堂中国,在当初竟窝囊、无能至此,这令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有些触目惊心。
但是没办法啊,经历了百年的战火、经历了无数个国家轮流入侵、割地、赔款之后,百年积贫积弱后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新中国的人民肩头。
幸好,我们这个民族永远都不缺力挽狂澜的英雄!
一座钱塘江大桥就展示了中国人奋起直追的信心!
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全世界最高的桥梁前10名中,有8个最高桥位于中国,在前100名中有85个位于中国!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一个发生在80多年前的故事:
1929年5月4日上海《生活周刊》发表了题为《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对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十个问题。在1929年风雨飘摇的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而在这十个问题中:
第7个问题是: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
第8个问题是: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
……
在4000余封读者回信中,对于未来中国十问,持乐观态度的读者占15%;持悲观态度的读者占35%!
是的,在当年,自产水笔、灯罩都可以被列为中国人“遥不可及”最高理想,而今天:
我们的钢铁产量已经是世界的总和!
我们的优质钢铁已经出口到了西方!
我们的大桥再也不用请外国人来造!
天底下没有不落幕的繁华,更没有长盛不衰的文明,西方世界正如同一个迟暮的老人,依靠自己半生之中以各种手段得来的财富,在虚幻的荣华之梦中渐渐地走向消亡;
而中国,披荆斩棘,流离辛苦,我们为此牺牲了一代人又一代人!!!
左图为美国金门大桥,始建于1933年,被誉为20世纪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右图为八十多年后的2017年,广东虎门二桥,是美国金门大桥的整整三倍!当年,列强就是从这里撕开了侵略中国的口子。今日,一座雄壮的桥梁,昭示着中国之复兴崛起!
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我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我们永远都知道:有些桥,只能自己造!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前不久的印尼高铁项目,就更是让日本颜面无存。长达8年的谈判,最终无果,而且安倍还曾多次亲自出访印尼就这一项目进行斡旋,但最终还是被我国拿下。印尼项目,我国可以说是完胜日本,由我国提供一半的贷款,获得50%的股份,并经营50年。等于是拿下了印尼轨道交通的半壁江山。
而最近又从俄罗斯传来好消息。俄罗斯的最新高铁项目再次花落中国。这将是我国为俄罗斯承建的第二条高铁,也就是乌拉尔高铁,这条线路全长200公里,总价值162亿美元,目前已经签署了25亿美元的前期勘探和设计合同。
俄罗斯方面表示,对中国高铁很有信心。这条铁路只是一个开始,今后中俄两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将展开更多的合作。
而这一项目上,与中国竞争的不仅是日本,还有德国和法国。可以说这都是世界上轨道交通霸主级的存在。曾经完全垄断着全球市场。就算是我国最初的高铁技术也是从他们身上学习而来的。
但让这些国家没有想到的是,我国早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面对俄罗斯的高铁项目,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对工程项目路线进行现场勘察后,都主动放弃竞标。原因就是俄罗斯境内的高寒气候,目前他们的高铁技术还无法完全适应如此的高寒温度。而日本就更是如此,要知道,日本的新干线的耐高寒性能还远远赶不上德国。所以最终只能无奈放弃。反观我国,在高寒地带建造和运行高铁,早已是轻车熟路,我国境内东北有多条高寒线路稳定运行多年。这一点也是俄罗斯最为看中的。
而且在乌拉尔高铁之前,我国就已经拿下了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其全长770公里,总投资174亿欧元。将于2018年开工建设,可以说,俄罗斯的轨道交通项目,已经完全被我国垄断。高傲的日本只能是望洋兴叹。
近些年来,国际上唯一一个被日本获得的项目就是印度高铁。但其中原因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力变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已经不是新鲜事儿。美丽的中南半岛上的泰国、越南等都是中国游客的旅行目的地。但是有一个国家却长期默默无闻,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个隐士一样的国家就是老挝。
老挝有着大量华丽的寺庙,美丽的湄公河,壮丽的瀑布和二十多个国家公园。虽然有着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老挝在2016年仅接待了420万游客,它的邻国完全没得比。泰国去年接待了3200万游客,马来西亚接到了2680万游客,越南接待了1000万游客。
不过随着中国高铁的建设计划,老挝的国际旅行市场可能将会迎来繁荣。
对此,美国媒体进行了题为《新的中国铁路计划会让老挝登上国际旅行地图吗?》的报道。
(新闻截图)
文章提到,老挝作为前法国殖民地,所以还保存着一种怀旧的魅力。首都万象不像大都市一样拥堵,而是有着许多流浪的僧侣一起漫步。由于经济不发达,万象没有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摩托车也很少。
老挝除了传统,还提供着神秘感。
老挝有许多铁器时代的石头建筑,没人知道是谁建造了他们,也没有人得出到底是为什么。
既然有这么多的旅游资源,那么老挝的旅游市场为什么没有办法获得像泰国那样的热度呢?
报道认为,老挝最大的弱点就是它是个内陆国家,缺少阳光沙滩和大海。不过老挝已经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先进的高铁技术中看到了机遇。
(东盟各国游客数据表)
根据中国的高铁建设计划,越南、缅甸和老挝最终都将连通,而老挝将会是第一个接触到这项中国技术的国家。而且中老两国的铁路将使用同样的轨距,也就是说在两国坐高铁旅行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同时,老挝还将成为泛亚铁路的第一站,这条铁路将会把中国和整个东南亚连接起来,列车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运载乘客和货物。
(泛亚铁路方案图)
一旦建成,从中国昆明到新加坡仅需要10个小时。同时报道还称,今年5月,四川航空在昆明和万象之间开通了一条直航线路,而去年海南航空已经开设了海口到万象的直航班机。
哪怕是一篇旅游文章,美媒还是不忘植入自己的立场。
在文章最后一段,美媒强调老挝应该从邻国中总结教训,在欢迎中国游客的同时不要牺牲自己的“平静氛围”。然后美媒以泰国举例,称泰国某些地方需要为又可制作礼仪小册子,教中国游客如何遵守当地礼仪。
(老挝旅游发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