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期间,印度又前来藏南搞事情,外交部严厉警告:不要玩火。据了解,在2月20日,我国正值抗疫时刻,印度却着急给中国添堵,他们在当天前往到两国边界地区,参加所谓的建邦活动。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刻给出回应。耿爽出严厉警告,我国政府对两国边界东段地区,也就是我国藏南地区,向来保持着坚定明确的立场,而且也不承认他们口中所说的阿鲁纳恰尔邦,劝告印度不要玩火。
印度应该看得出来,中国现在正在全国上下忙着抗疫,所以,才挑选了这样一个自认为合适的时机,在边境问题上给中国添堵。
其实,在两国边境发起争端摩擦,这并不是第1次,比如在2017年6月18日就,曾经发生过一次洞朗对峙。
而当时的涉事地区,其实只是两国领土中一小部分的分歧之处,可这一次,我国外交部所说的阿鲁纳恰尔邦,关乎到我国藏南地区,这才是两国关于领土分歧的重点。
中印两国边界总长为2000公里,分东西中三段。在东部地区,领土分歧有2000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则为3.3万平方公里。而藏南地区的领土分歧为9万平方公里。
我国藏南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还曾有一部藏文典籍,在讲述松赞干布时代的吐鲁番时,曾说道,这片区域的人们,都是黄种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也都是汉藏语系,这和印度人的差别非常明显。
其实,清政府自从18世纪初,就开始在此地区设置管辖,而且在1910年时,还驻军于此。在1911年,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之时,西藏出现大混乱,而英国也想要利用此次混乱,将西藏从中国划分出去,在1913年,英方就曾经拿中印边界大做文章。
虽然英国多管闲事的拿地图划分区域,不过,我国政府却不承认这份条约,所以它也不具备法律效应。
在1950年印度独立以后,还承袭了当年英国那套边界论,在1959年,甚至开启对中国的挑衅计划,这也致使在1962年,两国边界冲突的发生。
现在,印度又想把这片区域,划到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而且还光明正大的想建邦,很显然,是已经忘记当年冲突中留下的伤痛。
当年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留下一堆问题转身就走,而边界问题引发多场冲突,这都是殖民主义带来的困扰。
现在已经并非那个时代,所以,印度也不要再妄想拿着笔杆子,肆无忌惮地把我国的土地轻易划走,这就是在玩火,后果自负。(崛起中国)
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遇到了一定麻烦。所有人都在努力与病毒进行斗争,可谓是特殊时刻。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印度却趁人之危搞事情了。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于2月20日,公开参加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建邦日”活动。毫无疑问,印度这样的举措就是在我们的藏南搞事情,明显的趁人之危。
典籍《红史》在记述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疆域时就讲到:“南自珞与门,西自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等均予征服。” 这也就说明了,自古以来该地区就是属于我们的,没有任何异议的。后来的争议,完全是当时的英国人为制造出来的。印度此刻搞事情,显然是不地道的,令人气愤的。
连续两天坠机,一名飞行员死亡,关键时刻空军连遭厄运。就在印度搞事情的时刻,印度空军却连续遭遇厄运了。23日上午10点半左右,一架隶属于印度海军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在进行正常训练时,突然发生意外,飞机失控坠毁。不过幸运的是这架战机的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可是接下来的坠机事故中飞行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印度时报2月24日报道,印度空军的一架小型飞机,在进行正常的执行任务时突然坠毁,飞行员格普里特·辛格·切马当场死亡。该名飞行员此前曾经有过两次坠机事故死里逃生的神奇,但是这次神奇不再了。连续两天发生飞机坠毁事故,并且导致了飞行员死亡,这对于印度来说确实不是好消息。
印度在边境搞事情,习惯性趁人之危,但是并不能占到便宜。印度多次在克什米尔地区,趁巴基斯坦内部遭遇麻烦搞事情。可以说趁人之危已经成为印度习惯性动作,这次其故意在我领土上设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就属于习惯性动作。虽然印度在军事实力上完全占优,但是其在克什米尔印巴对峙搞事情的过程中,往往占不到什么便宜。巴基斯坦总是能以自己的办法,?I卫自己的权益,没有让印度得到任何好处。毫无疑问,这次印度趁人之危在边境地区再度搞事情,只能是伤害了自己,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军事上事故不断,印度内部也是麻烦不断。印度目前民粹抬头,各种强硬的思想蔓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遇到了问题。印度遭遇了蝗灾,导致粮食减产。为此印度还向巴铁主动求和,出动军队灭蝗。虽然蝗灾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印度农业等受影响已经是难以避免。
由于受到美元收割,印度出现了经济放缓,但是物价却快速上涨的问题,这些更是加剧了内部矛盾。另外印度内部还因为矛盾激化,连续发生激烈冲突,导致严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当然,印度内部至少6个邦正在闹独立,这也是印度最为头疼的问题。军事上飞机连续坠毁,内部也麻烦不断,印度此时搞事情确实不明智。
印度不断强化军力,但是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印度近年来在军事上的投入非常大,常年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购买武器装备。但是印度这些不惜金钱购买武器的举措,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印度习惯性依靠军事力量在边境问题上引发冲突,从而转移内部的矛盾。这样的策略对于印度短期内缓和内部压力是有用的,但不是长久之策。印度目前最需要做的还是从解决内部根本性问题着手,而不是故意将矛盾转移。(深度军备)
到当地时间2月21日,从5日起一直被印度扣押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旗下“大翠云”号货轮终于离港,前往目的地巴基斯坦卡拉奇。
但是,印方终究没有归还此前从货轮上掠走的一份大件货物,即一台长18米,罐体直径4米的大型高压灭菌器(也称“高压釜”)。
印度国防部下属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为印度的军事装备研发部门)还派出专家前往评估,并强调此物可被巴基斯坦方面“用于制造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复合衬层”。
当印方津津乐道于“抓住大鱼”,并威胁要没收这件设备时,来自当地媒体的消息也为这一事件提供了另一个值得参考的维度。
即“大翠云”号上载有“军民两用”的高压灭菌器的信息是从香港发出,直通印度情报高层的秘密情报。而这一情报背后可能还有印度与美国经营了多年的情报网络。
尽管部分印度情治人士尽力掩饰消息来源,譬如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NSCS)前高官卡尔塔博士即在印度“The print”新闻网上发表评论,称“印度当局是根据来源不明的消息扣船”的。但《印度斯坦时报》就明确指出,这一直通上层的情报是“印度特工人员”提供的。
当然,单凭潜伏在香港的印度特工也并不能完成此次行动。资料显示,印度对外情报部门(RAW)虽然人员相对精干,但该组织缺少能顺利打入中国的特勤人员。在2009年时,RAW在北京的间谍小组甚至有两人疑似被中方策反。而来自印度媒体的声音也证明了他们身后的美国角色。
当《印度斯坦时报》称“尚不清楚美方是否向印度提供情报”时,离开印度情报机构,辗转美印两国的卡尔塔就已指出,美印正在“对双方安全至关重要的敏感地区进行安静的合作”。
卡尔塔还专门在一篇题为《中国神秘货轮和五个美国被告展示巴基斯坦仍具核威胁》的署名文章,不仅指出美国已经在香港、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破获了巴基斯坦用于采购核装备等物资的掩护机构,还强调了“从加利福尼亚到乞力马扎罗”的印太合作构架。
至此,尽管印度媒体并未点破美国情治人员是否参与了查扣“大翠云”号货轮一案,但美印之间的情报网已经因此呼之欲出了。
事实上,美印之间的“防华”情报合作已经是一项持续了几十年的传统项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上个世纪一直取道印度,在印方帮助下进出西藏。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印还与台合作,一同监听军情。
“9·11”事件后,美印国防部之间实现了情报交换的制度化。到2002年5月,以双方签署《防务信息共享协议》为标志,美、印开始系统观察中国军事动态等情报。到2005年10月,美印情报部门间更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防华情报连线”体制,美国中央司令部情报处与印度国防部情报局之间也有热线联系。
2007年时,美国还初次构建了用于应对中国的美日澳印四方体系,虽然这一“联盟”因2007年后的次贷危机而昙花一现,但它也奠定了美、印在此后因2008年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加深“反恐”情报合作的基础。
此后,印美签署《反恐合作倡议》,又逐渐在两年内分别签署了分别是《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印度从此可以从美国方面获取有关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情报,也可以使用加密通讯网络与美国沟通信息。这对于缺少中国政治、社会、地理等系统资料的印度情报部门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不可否认,相对于美国,印度的情报能力相对有限,除去以外交官名义活动的间谍之外,更多印度特工只能活动在印度洋沿岸、中印边界以及中南半岛一线,印方的活动甚至还要兼顾反恐等需要。但还是有专家认为,美印双方在对中国军事情报搜集方面仍能形成一定互补。
美军虽然拥有强大的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力量,但美国监控、侦查的主线集中在第一岛链一线,不便深入中国西部内陆,印度的情报网能帮助美国补充中国在西南地区的军队部署等情报;同理,印度也可以借助美国的情报网络,获取其自身情报搜集力量无法获取的更多的战略情报。而此番印方截获货轮物资,或许就是一次典型的交换情报的结果。
可以想象,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2月底访问印度之前,两国情治人士的精诚合作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美、印之间因贸易战而绵延至今的不快气氛。但有限的一两件战果,能证明华盛顿现在已经视新德里为提供印太地区安全方面的平等伙伴了吗?这一切恐怕仍需要时间来证明。(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