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虽说在2020年到来之际,印度并未成为超级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
前段时间,印度总理莫迪作出的一项决定,让印度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莫迪在犹豫了7年后,最终决定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其实这个协议对于所有参与的成员国而言,都有着极大提升作用,更方便让自己融入世界,促进本国发展。但莫迪的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众所周知,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世界的,印度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国家,不参与到区域合作,甚至采取一种“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对于国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让莫迪改变决定,澳大利亚、日本等RCEP成员国都表示,印度倘若加入这个协议,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减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尽管如此,面对15国成员的劝说,莫迪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莫迪认为,我必须尊重所有印度人的利益。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印度自己底气不足,不敢对外开放。莫迪的这项决定,也让印度国内民众“炸”开了锅。《印度教徒报》发文表示,莫迪不敢签署RCEP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并认为印度的农民和实业家害怕竞争,满足于现状。
这份报告还列举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决定,并鼓励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军事帝)
早前,印度宣布退出共有16国参与的RCEP讨论,原因之一是防止低价的中国产品冲击本土市场。不过意外的是,在宣布退出后,印度却频频向中国发出了合作信号,日前还一改以往模棱两可的态度,明确表示允许华为参与该国的5G建设。而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似乎揭示了印度背后的目的……
据印度媒体3日报道,该国的最新报告指出,印度可以在中国市场开发20种产品的年出口潜力,总规模可达820亿美元(约5700亿元人民币)。
报告显示,这20种产品包括电气设备、烟草、钢铁、铁合金、飞机零件、发动机、无骨牛肉等。目前印度仅占中国对这20种产品年度总进口需求的3.3%,即27亿美元(约188亿元人民币),印度认为如果可以提升这些产品的对华供应份额,将有望大幅缩减该国的贸易赤字。
知情人士指出,印度希望和中国进行更加直接的交流,以确定中国市场对这些产品的具体需求,并增加印度的对华出口机会。数据显示,在2019年4-11月内,印度的整体出口额下降了2%,但是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额却逆势上涨了5.39%。
不难看出,印度正在为本国产品寻找更多流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不过,以牛肉为例,自2001年在印度水牛肉中检出质量问题以来,中国就暂停了对印度水牛肉的进口,迄今仍未恢复。虽然不少印度肉类出口商试图以灰色途径对华出口,但是在中国市场的监管之下,这些印度水牛肉只能无奈滞留在越南市场。换言之,如果印度希望继续扩大对华出口,那么其自身的产品质量必须得到保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度试图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另一方面,印度却坚定地选择了和日本合作。近日,印度已宣布将该国价值33亿卢比的钦奈地铁项目交由日本承建。在此情况下,印度想要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恐怕还要展现更多的诚意。(金十数据)
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而围绕本次峰会,一大新闻爆点,就是3个国家确认将力争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加快三国自贸协定(FTA)协定的谈判进程。
这个确实是颇有些让人意外的。毕竟就在11月底,鉴于印度在RCEP谈判最后关头临阵退缩,日本也随之一度反悔,声称“若印度不签署RCEP,日本也不会签署”,一副好基友,共进退的架势。可没曾想一个月不到,事情就峰回路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变成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个转变,也着实太快了些。
为什么日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在云石君看来,这既是战略环境和战术环境共同导致的结果。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日本从头到尾,就不具备拒绝RCEP的条件和基础。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对外贸易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所以,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一直都是日本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既然要开拓海外市场,当然离不开各种框架协议的保驾护航。
尤其是现在,特朗普掀起贸易保护潮流,原有的WTO框架面临严重挑战,全球化面临退潮。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面临严重的挑战。鉴于当今世界,还不具备在美国不参与(甚至反对)的情况下再造一套全球化体系的基础,所以,各种带有区域合作性质的框架协议,其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任何依然致力于全球化,倚重海外贸易的经济体,都必须在这个领域尽可能的跑马圈地,占领更多的份额,以便在传统全球化格局支离破碎的情况下,抢占更多的生存空间。
对此,日本是有充分觉悟的。连在美国抛弃TPP后,日本都尤不气馁,挑起大梁,坚持整出了搞了个CPTPP。但CPTPP毕竟覆盖面有限,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对日本经贸的支持能力有限。所以,在此之外,其他的相关经贸框架协议,日本同样不能放弃。
这种需求,决定了日本其实是不大可能拒绝RCEP的,只要它确信能从这套框架协议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日本一定会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而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对外,日本也需要RCEP,来增加自己与美国博弈的筹码,拓展自己应对美国贸易压力的转圜空间。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但地缘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国内市场有限,必须依赖海外市场过活。而海外市场中,美国又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政治上日本高度受制于美,形同附庸,这种种因素,决定了随着特朗普经贸政策的战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大剪羊毛,日本这种又肉厚又好宰的肥猪,自然是特朗普收割的一大目标。
日本当然不想被收割。但它的国情,又决定了它抵御美国勒索的资本有限。这种情况下,安倍晋三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割肉,争取在满足美国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
而即便是这种委曲求全,其实也是不容易的。毕竟特朗普是个吃干抹净的主,能从你身上割下一两肉,绝不会只割八分。要想让他少割,只有亮出筹码,逼他适可而止。
当然,日本不是中国和欧盟,还没有跟美国正面过招的底气。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完全没有办法。而在美国之外,拓展市场空间,这一方面可以对冲美国制裁大棒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美国形成反向制约。
而RCEP,无疑符合这个战略标准。通过加入RCEP,深化美国之外的东亚区域合作,虽然不能完全逼美国放手,但至少能让安倍在面对特朗普时多几分底气。
而对内,RCEP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对安倍稳定统治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安倍政权现在的民意支持率,高到让安倍成为明治维新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
而安倍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满意率,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安倍执政的这七年,日本经济基本上摆脱了持续颓靡的阴影,重回向上势头——虽然这种势头跟六七十年代没法比,但对于经历了失落二十年的日本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而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经济表现,以及由之带来的高支持率,使得安倍得以对内压制自民党派系之争,对外将左翼打的溃不成军,并在此基础上,雄心勃勃的部署推进自己的终极政治目标——修宪。
只不过,修宪毕竟干系太大,其艰难可想而知。要想达成所愿,安倍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保证自己始终拥有强大声望。基于这种逻辑,像RCEP这种加入即能带来显而易见好处,不加入则有可能在区域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的合作协议,安倍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以上,就是日本愿意加入RCEP的原因。
只不过,既然明明无法拒绝,日本为什么之前又要揪着印度一事,出尔反尔呢?
关于这一点,各种评论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制衡中国。毕竟中国的份量摆在那里。全球第二大国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在RCEP体系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日本虽然知道加入RECP后,自己会得到好处,但它也同样知道,中国也能从中大获其利,甚至体量决定了,它的得利有可能比日本更多——这是日本所不愿看到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印度加入,日印捆绑,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中国的影响力,逼中国做更多的妥协和让步,为己方争取更多的利益空间。
孰料,印度出于对自身经济承受力的担忧,临阵退缩,这让日本如意算盘落空。为了避免未来在RCEP体系中,与中国博弈时陷入孤军作战的不利境地,日本便打出了这手好兄弟、讲义气的牌,扬言要与印度共进退。
只不过,没到一个月,日本又反悔了。这又是为什么?
最直接的原因——中国不接招。虽然日本放风要共进退,但中国却并无任何表示,摆明了不会因此再做妥协。
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妥协?说的简单点,就是看穿了日本心思,也摸清了它的底牌。
其实,日本也不是真的要追随印度脚步一起退出日本这么做,只是要挟中国方面对印度做出更多让步,以让印度得以摆脱顾虑,回心转意入伙罢了。
但问题是,前文中云石君已经将加入RCEP对日本的好处说的很清楚了。与这么多的好处相比,强拉印度入伙对日本的主要好处,仅仅就是制衡中国影响力而已——这点子好处,与拒不加入的坏处比起来,根本就不成等比。
说白了,这RCEP本来就是合作共赢的买卖。中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你日本非要退出,那RCEP确实要被削弱,中方会因此受到一定损失,但对日本来说,它明显亏的更大!
既然如此,那中国有什么必要再做妥协?虽然中国确实积极推动RCEP,也乐见日本加入,但日本手中的筹码就这么点,利害关系却又如此之大。这种情况下,中国完全犯不着为了挽留日本,而继续做出更多不必要的妥协。
底牌的不同,利害关系的不对等,导致中国在面对日本与印度同进退的要挟时明显更加淡定,明显更有底气。因为战略环境决定了,中方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日本绝不会因小失大,为了好基友的义气,而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毕竟,日本从来就不是什么重义轻利的白月光!
而战术环境的变化,也导致日本失去了借退出与中方继续拉锯的耐心。印度之所以退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是出于对自身经济承受力的担忧。本来,如果印度这边形势稳定,那日本哪怕是为了面子,为了维护日印好基友的形象,至少也要多跟中国闹闹,多拉锯几个回合——就算最后仍不成功,但起码自己对印度好基友的心意尽到了,日印关系也会因此更加加分。
但印度现在出了大麻烦,不仅经济衰退加剧,而且爆发了全国性的骚乱。骚乱的严重程度,甚至导致安倍不得不临时取消了原先预定的在成都峰会前访印计划。
这就麻烦了。安倍访印仓促取消,这要么意味着印度局势有失控风险;要么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严重震荡,已经使得印度政府在RCEP谈判中本就十分狭窄的国内转圜空间,再度受到大幅压缩,以至于让莫迪彻底丧失了在短期内加入RCEP的可能——无论哪一种,都让安倍访印丧失了意义!
这就让日本很懵逼了。自己苦心孤诣的挑事想辙,就是想给印度上船争取空间;可没料到印度自己掉了链子,现在是真的不想上——也没法上了。这样一来,日本的这番上蹿下跳,反倒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那日本还折腾个啥劲?想明白了这一层,日本从印度的好基友,到未满一月见利忘义,这其中转变,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而这次日本在RCEP上的反复,其实也是当下日本对华心态的一种折射——它完全明白中日合作对自己的好处,但又总是放不下制衡中国的那点小心思。这种冲突,使得日本在面对中国时,总会自然不自然表现出纠结和矛盾的心态。
而对于日本的这种心态,中国其实也习惯了。说白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本质还是利益。中国只要做好大势,营造出合作共赢的大环境,那不管日本内心有多少弯弯绕,但利之所在,所向披靡。在利益面前,一切不正常心态都是暂时的。只要保持住战略定力,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那些对华纠结矛盾的国家,最终都会在合作共赢的大旗下,走到跟中国同步的轨道上来!(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