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两攻上的这些侧面平台是垂发装置

2019-11-13 18:49作者: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现在首艘两栖攻击舰已经顺利下水,进入舾装位置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目前可见船厂方面马不停蹄,已经又有工人在主烟筒的位置开始搭建脚手架。瀚海狼山在上周下水前的推文中就已经说过,大舰下水前,上面的脚手架一般都为了下水期间的安全需要临时拆除的。而下水以后的施工,还要到舾装位置后重新搭建。而现在的状态,也恰恰验证了前期的预测。狼山认为按照首舰的完成度,大概率只需要5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年,两攻的首舰就会进入试航状态。效率是非常高的。而2号舰最晚不会晚于春节前就要下水出坞。现在就看船坞在重新抽干水前,2号舰会不会换位置继续生产;而抽干水后,大概率3号舰的龙骨段就要入坞了。如果衔接紧密,那么在春节到来前。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看到4号舰的舰体。

这种效率,恐怕在全球以前都没有先例的。不过即使已经下水。而且两攻的近防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后,居然还有人讨论两攻的两侧突出平台,是不是安装垂发导弹用的。这个事情,狼山从一开始就说,两攻的近防系统就是2部1130加上2部海红旗10,再加上一些干扰火箭发射器和电子对抗装置,现在都已经安装在船体上清晰可见。这个防御标准,已经不亚于正规的航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两攻作战,还要有护航舰队,舰队中有负责远程防空的神盾舰艇和中距离防空的护卫舰。两攻只需要做好他本职工作,即两栖登陆和反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多种导弹都装在自身的平台上。即使硬装上也会对甲板表面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干扰。而现在的4部主武器平台,要么在舰岛前部的高台上,要么在甲板平面以下,即使火力全开,

也不会干扰甲板的起降操作。而如果是垂发平台,那么导弹起飞时的尾流必然会喷到甲板上,这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飞行器接受的干扰源。而且这些平台的厚度,不会超过6米,明显不能满足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深度,就是装短程防空导弹也非常勉强。那么这些平台如果和垂发导弹无关,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可见这种平台,在新两攻的左舷有3个,间距整齐;而在两攻的右舷有2个,基本和左舷对称,只是舰岛的位置没有。而在左舷,和前后基本贯通的人员通道是一体的。其实这5个位置和形状都非常规则的平台,主要作用就是2个:第一,是从机库甲板通过步梯到上层飞行甲板的人员通道,可上也可下。除了舰岛内部,和2部垂直升降机,这5个平台可以增加5个从下层甲板到飞机甲板表面的步行通道。而第二个作用更重要。

这5个平台,其实也是飞行甲板表面人员的紧急避险区!两攻的飞行甲板在日常操作时,有大量的直升机和旋翼机起降。其实安全风险并不比航母小。

因为大量飞机旋翼和尾桨都是开放操作,高速旋转。而两攻的甲板面积比正规航母小一半还多。如果万一有事故就容易火烧连营。在战时两攻的甲板如果被击中,那么也将引发大面积爆炸冲击和火灾。而飞行甲板各处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全部跑到舰岛去躲避。如果跳海,那么同样危险,因为两攻飞行甲板距离水面高达19米左右,相当于7层楼往下跳,即使跳海成功也会撞晕。这5个平台,在日常操作中,上表面会设置像蹦床一样的弹性网,而网的中间有下落口,如果飞行甲板上发生危险状况,飞行员和甲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5个平台中的任何1个就近迅速跳下去避险。其实这样的避险设施,正规航母上也有。两攻上的这5个平台,每个都可以同时接纳七八个人一起往下跳。这样甲板上即使有上百人,也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撤离完毕,确保最宝贵人员的生存率。

上一篇: 美国人被三哥的探月器钓鱼成功
下一篇: 扬眉吐气,终于等到这一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