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在过去的推文中,曾经介绍过各种大型船舶,不论军船和民船,只要进入干船坞,甚至在干船坞内进行生产组装,其船底下都要有支撑墩。这些支撑墩,又分为龙骨墩和边墩。对有些外飘特别大的船舶。比如航母,入坞期间为了安全稳定,还要专门的在外飘部分的下面顶上专用的钢架支撑。这种现象在002的生产过程中可以看的非常清楚。其实对大多数的民船和军舰来说,入坞后仅仅用足够的龙骨墩和边墩支撑就可以确保安全稳定,只有航母等特殊外形的船舶才需要额外的加上钢架支撑。现代船舶之所以入坞后需要专用的龙骨墩和边墩,就在于现代船舶的自身吨位,也就是自重越来越大。比如30万吨的超级油轮,仅仅空船自重就接近5万吨。10万吨的航母的空船自重甚至大于这个数字。而各种大船为了追求航速和稳定性。
其船底大多数都是扁桃形甚至是半蛋形。也就是真正能和平底的干船坞接触的船身底面,面积非常有限。如果数万吨的自重在无水的情况下,都压在船底和干船坞地面接触的几百平方米上,那么巨大的自重足够把一艘大船压的龙骨变形。这样整船也就报废了。因此入坞的大型船舶,不论是军舰还是民船,都要配合专门的龙骨墩和边墩,来分担全船巨大的自重。龙骨墩和边墩的摆放,是根据某种船舶的具体情况分布,而且摆好的龙骨墩和边墩的顶面可以不一样高,需要根据船底的高度曲线进行调节,这样就可以更合理的分担全船的巨大重量。以前讲过,龙骨墩和边墩在大船完全坐墩后,如何处置被压住的船底部分,如何清理附着物和重新喷涂船底防污漆。这就是现在的龙骨墩和边墩,都是可以通过液压或者机械装置,调整他们的高度。
这样就可以在全船稳定坐墩后,部分调整个别的龙骨墩和边墩。可以用接力调整的方式,移动和复位龙骨墩和边墩,这样就不会耽误被压住的船底部分的清理和施工。不过有人又问了。当大船进坞时,龙骨墩和边墩,是先于船只入坞和抽水前就提前摆设好了的呢,还是等水抽干,船底和船坞地面接触后再逐个摆放呢?事实肯定是在船入坞和抽水以前,船厂就已经把龙骨墩和边墩都提前在里面摆好了。因为一旦抽干船坞内部的水,数万吨的船体压下来,任何机械都不能再抬起和挪动大船船体,自然就不可能把龙骨墩和边墩再塞进去。龙骨墩和边墩必须摆放精确,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稳定;而且确保船体内部的硬肋点都可以准确的压在上面,防止龙骨和船底受压变形。龙骨墩和边墩都是重量很大,在干船坞注水后,不会轻易的随着水漂浮和移动,因此可以在干船坞灌水前就提前布置好。每艘大型船舶,都有专门的入坞布墩图,和全船的原始生产图纸都是在一起的。就是为了再次入坞时的精确布墩。
因此各种民船尤其是军舰入坞大修或者保养,需要尽量的回到生产他的原厂家,因为原厂才有最完善的原始资料图纸,包括布墩图。可以确保大船入坞后,精确的落在提前布好的龙骨墩和边墩上。能否精确的布墩和落墩,其实是各大船厂的看家本领。现在有激光和各种先进测距仪器,可以确保布墩和落墩的精确。过去是采用各种标记和钢丝绳牵引,确保落墩准确。在排干水前,如果不放心,还可以派遣潜水员下去查看。总之用各种综合办法确保落墩准确。如果抽干水后,发现个别区域落墩有偏差,也可以逐个的移动微调坐墩。说起落墩的水平,最服气的还是三哥的主力船厂。三哥的护卫舰能在船坞里就翻了,就是落墩水平过高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