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的中国高超音速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一枚高超音速武器在8月份进行了试射,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枚导弹先是进入轨道以后进行“环绕地球”飞行,随后再重返大气层进行“高超音速滑翔”,不过最终战斗部落在距标靶20余英里(约合30多公里)处。对此,北美防空司令部警告称,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中国取得了惊人进展,远比美国认识到的先进。
但就在国外大肆炒作之时,中国的回复来了:这不过是“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此次试验中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落于公海海域。
虽然这次试验已经过去了2个月,但是在披露后,已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美国,一名知情人士承认:“我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中国试射的高超音速武器不但具备典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攻击范围不可预测、飞行高度不可预测、攻击时间不可预测的三大可怕特征,
还结合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空前突防能力——不但在射程上超过传统洲际导弹,而且还拥有无法拦截的突防特性。而且,从理论上来看,这次试验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可以走南极路线对目标实施攻击,这将对美国防御能力构成重大挑战。
从以上评论中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这次高超音速试验的航天器进行了“环绕地球”飞行,这就意味着其能够打击全球任意目标,打击范围没有盲区;二是在实现“高超音速滑翔”的同时,还具备地球低轨道飞行的能力,这能突破当今任何国家的防御系统;
三是该航天器进行“环绕地球”飞行意味着其射程已超过20000公里,证明其具备了可从南极上空进入北美导弹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从而可令敌人无法拦截;四是一个国家如果有了这种航天器,那么,就代表该国的核威慑能力超越了传统的洲际核导弹大国。
但是,就在舆论纷纷之际,大国的回应来了: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此次试验的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将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落于公海海域。这就等于告诉外界,此次试射的不是“可搭载核弹头的高超音速滑翔导弹”,
而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这就直接否定了美国对“中国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的污蔑。同时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外媒所谓此次试射偏离标靶30多公里纯属臆测,因为那是“航天器配套装置”,而试验航天器本身平安水平着陆。
再从近几年的报道来看,实际上中国已进行了至少3次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有关试验,包括2020年9月4日中国曾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一款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今年7月16日进行了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的首飞,还有今年8月的这一次,这些项目均因为“技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而著称。
所以,才有了官方的正面回应:中国发射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高超音速导弹,而是验证可重复使用技术的航天器,而且还是例行的试验之一。不过,如这些航天器的载荷换成核弹头,那就是“轨道轰炸机”了,那可是悬在敌人头上足以令其胆颤心惊的利剑。
(军评陈光文于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