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11日宣布首次用超小型卫星成功进行了量子通信实验,该机构称这使超远距离、高保密性卫星通信网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来源:鉄腕AstroBoy)
2014年发射的超小型卫星SOCRATES携带有一个仅为6.2kg重的小型光通信机,使用相位调制偏振态进行QKD,
这就是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所以这两个卫星直接比较并不科学。
相比之下,墨子号用的是量子纠缠发射机,同时向两个地面站发射纠缠光子进行量子隐态传输实验,更偏重于量子科学实验。
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一位被誉为人类史上首位实施光学实验的古代科学家,一位在公元前五世纪反对进攻战、宣传普世之“兼爱”精神的哲学家——这些是国外媒体笔下对墨子的描述。
在中国于2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以“墨子号”命名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后,外媒也不惜重墨对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这一最新科技进展给予肯定。
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报道说,过去十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开始稳步振兴科学与技术创新。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军之一,为的就是重拾历史上曾获得过的荣耀。
《华尔街日报》称,从戈壁沙漠发射上天的这枚火箭也将驱使中国站到科学界一个最具挑战性领域的前沿。而这也将让中国在当前这个网络间谍时代,在防黑客通讯技术方面获得一项遥遥领先于其全球竞争对手的优势。
日内瓦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尼古拉斯-吉辛(Nicolas Gisin)对《华尔街日报》说:“研发量子卫星一直是各国竞争的热点,现在中国极有可能赢得这场竞赛。这再次显示了中国在投身并实现重大项目上的实力与雄心。”
维也纳大学物理学家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说,这颗卫星把中国和量子力学推到了一项重大科技突破的边缘。“长期来看,它极有可能取代我们当今的通讯技术。”
蔡林格自2001年起就曾试图说服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他曾是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攻读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如今,潘建伟的成就已经超越他的导师,蔡林格正帮助这位中国院士参与中国的量子卫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