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马岛战争时,阿根廷虽占据天时地利,但面对占据人和的英国还是节节败退,唯一挣回一点颜面的是阿根廷空军,“超军旗”带着“飞鱼”反舰导弹一举击沉英军数艘战舰,要不是英国向法国施压,战争的胜负还真是两说。
实战是最生动的例子,从那以后,反舰导弹就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发展的反舰撒手锏。靠海军维持全球霸权的美国海军当然更不会甘落人后,即使他们已经有最强大的舰队和海军航空兵。据称,3月19日,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成功进行了AGM-158C反舰导弹的第6次试射,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是专为美国空军研发的新型空射巡航导弹,从用途来说属于空地导弹;继任者AGM-158B主要用于精确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提高射程到926公里,这个距离已经在远程防空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外;而最新的AGM-158C属于专用的远程反舰导弹,射程比B型略有减少,但也达到800公里以上,特有的隐身性和通用性可以从美军现役的几乎所有平台上发射。
这是一种防区外高度自主、精确制导的反舰武器,借鉴了不少B型的基本设计,加装了反舰作战专用的传感器和系统,以此突破复杂的舰艇防御网,为增强抗干扰能力还减少了对数据链和GPS的依赖。战斗部有爆破杀伤弹和穿甲弹两种可选,隐身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其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AGM-158C于2011年完成初始设计定型,2012年10月开始适装性研究,2013年2月开始进行MK41垂发系统的兼容性研究,并进行首次B-1B搭载空射测试。2014年6月进行陆基垂发测试,2015年7月进行首次F/A-18空射测试,2016年7月进行首次舰载测试,2017年3月宣布具备初步作战能力,计划于2019年完成价值8640万美元,总计23枚导弹的订单。
AGM-158C的研发和装备都源于五角大楼先前提出的“分布式杀伤”概念,这个概念要求每一艘水面舰艇乃至于每个作战平台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而不是之前航空母舰负责远程打击,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负责提供警戒支援。按照美国海军的规模,如果真的能实现“分布式杀伤”,那么美国海军就能分成更多的群组来应对更加复杂的战事。
更分散的部署不但能降低敌方反击时的损害风险,还能使敌方更难以判断美军的部署方位和战术意图,无疑使防御的难度成倍增加。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美军利用现有现有作战平台和网络化信息传输,结合新武器和新的作战思想,创造出更大的作战效益。
显然,美军在军事思维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但能利用新武器提出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思维,更能创造出新的战场模式和作战系统,这对中国尚未完全建成的航母战斗群提出很严苛的挑战,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