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贝尔公司的倾旋翼机V-22已经累计飞行了40万小时,V-22鱼鹰倾旋翼机是集合直升机与固定翼螺旋桨飞机优点于一身的航空器,其大直径旋翼和发动机舱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达到垂直起飞然后到空中如同固定翼螺旋桨飞机一样飞行的转换,但是也由于这些特性导致操控复杂,从研制开始就经历一系列的事故,至今已经导致41人死亡。中国至今没有类似鱼鹰的这种倾旋翼机型。(来源:太湖啥个)
新浪军事深度: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去年报道称,美国海军已经在把一份价格不菲的合同授予了贝尔、波音公司,而合同的内容是为日本生产4架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这笔合同看起来单价不低,5.45亿美元,平均一架1.36亿美元,这都比美国的F-35A全状态生产机的成本都要贵了。
V-22也被称为统称为倾转旋翼机,结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诸多优点,首先翼展比一般运输机要小,才15.52米,大致就是一架中小型飞机大小;可顶着2个11.58米的旋翼,最高时速却远超直升机的300公里,达到了520公里。
由于这个两个旋转式吊舱带动2个巨大旋翼的特性,使得V-22就算垂直起降,航程也可以达到2000公里以上;要是用短距滑跑起降办法,仅需要200米不到的跑道,就能让满载近10吨货物的这个家伙飞3500公里上,性能远远秒杀直升机。所以也不能怪美国人卖的贵,有技术含量。
我们再者要明确日本买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到底要干什么。日本属于狭长浅纵深地带,所以这决定了日本本身就易攻难守。当然日本自己也知道这点,所以日本试图尽可能把自己前沿基地前扩,最好能够在远端迟滞敌人进攻坐美军支援;或者采取日本一直信奉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因此日本非常注重开发自己的两栖作战能力,而日本实际上最擅长的就是远程出其不意的突袭,就为了这样的作战目的,日本有了著名的“空挺团”,用来执行两栖进攻任务。装备也非常豪华,就是没有合适的运输机。尽管从美国购买CH-47“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但数量和速度都不满意。
日本目前拥有约60架CH-47重型运输直升机,可装载4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0吨货物,外挂155毫米榴弹炮或小型吉普车。但是60架是被日本分给4个方向上使用,是绝对不够用的。而且直升机的飞行速度也就不够,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就是日本未来要造更多更大的两栖攻击舰。
这个时候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就出现在了日本人的抢购名单上,日本盯上了这款最新式飞行器。比如”出云“级可搭载4到6架V-22”鱼鹰“,这就可以保证在第一个波次内,日本至少可以运输150人左右连的一级的两栖登陆兵力并携带一定的重火力,足以应对中小规模的两栖作战了。
由于日本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梦寐以求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所以退而求其次,先用V-22“鱼鹰”填满编制,起码保证“出云”级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并且F-35B只能具备战斗能力,不能人员投送;未来如果发生战事,双方比的其实是兵力快速投送能力,在这点上V-22远比F-35B好使的多得多。
不过日本如此着急买这么贵的战机要干什么,未来谁最可能跟日本发生两栖作战?显然只有中国,中日这两个老对手可能要再度针锋相对了。针对日本此举,中国方面并没有闲着,除了推进自己的大型重载直升机项目以外,也开始研发V-22“鱼鹰”下一代产品,重载四旋翼倾转旋翼机。
美国人曾经在2012年的时候,拿出过V-44方案,但是由于美方在战术运输上有C-130和大量的CH-53重型直升机作为衔接,对于重载高速倾转旋翼运输机没兴趣,所以干脆放弃了。不过在2015年,中国拿出了自己的四旋翼倾转旋翼机方案,“蓝鲸”起飞重量40吨,最大载重20吨。
跟运-8运输机处于同一等级,同步配套的大型5000KW级涡轴发动机已经开始试制,有了发动机其他问题都不是难题。
可以说中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向这个世界顶级技术水平的飞行器发起了挑战,这也是中国大飞机的又一次尝试。
正因为如此,要筹备针对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战事,中、日都把目光锁定到这个下一代飞行器上了,具备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和运输机的超大运力。
美国倒是没打算继续发展V-44,但是拿出了是V-280的解决方案,更快更安静,显然大家都发现了这种直升机一般的飞行器的潜力,未来两栖作战的态势可能要改变了。(作者署名:无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