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胸怀强军梦想的部队,1997年冬,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号召,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齐聚南京,整编重组、白手起家,从此走上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征程。(来源:环球网)
这是一支胸怀强军梦想的部队,1997年冬,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号召,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齐聚南京,整编重组、白手起家,从此走上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征程。
这是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部队,面对使命任务,他们搏击东海练硬功、挺进大漠铸利剑,一个个战法创新脱颖而出,一项项陆航奇迹诠释着中国力量。
二十载风雨兼程,他们先后参加“东海”“东南”“成功”“必胜”等系列演习任务百余次,完成抢险救灾、首都阅兵、城市安保等非战争军事行动40余次,顺利接受上级大规模作战准备评估。
二十年接续奋进,他们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被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先进旅(团)党委、“军事斗争准备先进单位”、“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全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甲类战斗旅(团)”。
一路走来,一代代陆航人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在这片土地,把“铁心跟党的政治信念、有我无敌的战斗勇气、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旅队精神镌在胸中、融入血脉,共同见证着陆航的转型发展和无限荣光。
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自组建以来,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把战斗力作为衡量部队建设唯一标准,形成了聚焦能打胜仗的鲜明导向。
面对转型发展,部队紧盯实战化训练大力改进组训模式,加速推进由辅助支援型向主战突击型转变,主动融入陆军作战体系,积极探索联合立体作战模式。
新浪军事深度:如果谈及中国空军,也许许多人的印象就是防空作战,其中使用轰炸机与攻击机支援地面或海上作战等,一直为中国空军的主要任务,也相当有历史的,抗美援朝即出动轰炸机实施轰省,
随后又协会同海军与陆军参与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任务。中国空军首次地空联合作战即为著名的一江山岛联合作战,这次战设中,空军的轰炸机与强击机机群担任了主要的攻击任务,在歼击机部队拿下制海权之后,又拿下制海权,令敌舰不敢出航,
保证作战行动的成功。强击机群更在部队发起登陆时,实施了有效地实施了火力支援,曾压着敌人抬不起头。战史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在这紧急关头,强击机 2 个团,压制岛上火力点,对登陆部队实施直接航空火力支援。飞行员们根据空中观察到的情况,主动支援登陆部队的进攻。
当登陆部队遭到火力阻击时,强击机就从空中直接压制敌火力。强击机每俯冲攻击一次,步兵就冲锋一次。有的飞行员炮弹打光了,燃料即将耗尽,但仍向敌阵地俯冲。伊尔-10 强击机低空呼啸而过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把敌军吓得丧魂落魄
纷纷躲藏起来。”一江山岛战役的成功很大程度靠空军的空对地/对海支援作战完成的,特别是上面战史片段中的主角之一:伊尔10,这可是一代名机。伊尔-10为伊尔-2的改进型号,二战名机之一,号称:坦克杀手。设计相当异类,有“飞行坦克”之称号,非常重装甲,
主要均有装甲板保护,对飞行速度与升限等指标则不予重视,更只能强调中低空飞行;与同时代的攻击机比,性能相当低,然而实战却证明,它太优势了,攻击效率高、生存性好,以至德军士兵曾称之“黑色死神”。
中国人民空军成立时,引进不少苏制战机,其中之一,即为伊尔-10,我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其下辖的单位即包括冲击13团,即强击机团,装备的就是伊尔10,1950年接收第一批25架伊尔-10型,后来又陆续接收了不少,总数量达到274架。
上世纪50年代时,伊尔10为我军唯一的攻击机,先后多次参与实战,包括一江山岛联合作战等,屡立战功,它做为一款对地攻击机的得到我军的认可,强击机由此成为主要机种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伊尔10已显得过于老旧,空军希望以新式强击机代替它,这就是强-5型强击机研发的开端,可是强5的研制工作却不可能很快完成,所以我军强击机部队长期只有使用伊尔10,而且为了维持它处于战备状态,费了不少心力
别看它是老飞机了,可是要维持它,依然要想当的难度。这一问题到了60年代后期,显得特别明显,伊10的性能已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当时甚至提出了,对其进行改进的问题,好在1969年时,强5开始交付部队,伊尔10也随后于1972年退出现役
如今我们也只能在博物馆中,一睹其风彩了!这样论下来,它在中国空军中的服役时间达到22年之久,应注意到中国空军组建时,已进入喷气时代,一款螺旋奖式战机,能在喷气时代继续被使用如此长时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记录了。(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