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美国陆军正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测试最新的M109A8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网络上流传的一些照片也证实了这个消息。从照片以及相关信息来看,这次对M109的升级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M109A8采用了一根达到58倍口径的超长炮管,看起来蔚为壮观。
看来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落后之后,美国终于想起来要大改M109系列,以改变美军155毫米自行火炮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尴尬局面了。据悉,采用58倍口径炮管的M109A8在发射XM1113火箭增程弹时,射程可达到70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出绝大多数身管火炮,直逼大口径火箭炮的射程。
关于这个155毫米榴弹炮,北约这边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北约制订的《基本军事要求草案》,该草案规定155毫米为北约国家师级火炮的统一口径。这项规定迅速推动了155毫米火炮的发展,北约国家纷纷开始着手研制新式155毫米火炮。美英德(西德)意等国出于弹药后勤和射击指挥的需求,达成155毫米火炮39倍身管口径,18.85升药室,炮口初速827米/秒的弹道协议。
统一标准后,这四国遂开始研发各自的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其他北约国家也都开始以此协议为基准,升级自己的155毫米榴弹炮,如法国的TRF-1采用了40倍,瑞典的FH-77A则采用了38倍。虽然有一定差异,但这两种火炮都达到了“师级155,射程超30(公里)”的要求,可见39倍口径算是当时师级155毫米炮的理想选择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射程成为很多国家对野战火炮最看重的指标,那么作为决定射程的关键因素——炮管长度,单单是39倍显然不够用了,于是45倍口径开始成为流行趋势。对这一指标火炮的工程实践分别由比利时、奥地利、中国、南非完成,所以45倍口径155毫米炮除了身管长度一样,药室容积略有出入,如大部分国家是23升容积,南非采用23.5升,搭配枣核全膛底排弹时,射程能达到39公里。
因为射程方面的优势,45倍口径155毫米炮出现后受到不少追捧,这样很多北约国家的39倍口径155毫米炮逐渐处于劣势。80年代后这些国家开始论证研发超30倍口径155毫米炮的可能性,很快达成共识:45倍口径的优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枣核弹低阻的前提上,如果还是发射北约制式圆柱炮弹的话,优势并不明显,况且枣核弹还有工艺难、精度差等缺点,所以北约国家之后便将精力放在更长倍径身管上。
在1988年美英德意达成新的弹道协议之前,西方火炮技术人员提出过46、47、50、52、53、54、58倍径等多个方案,最终还是确定了效果较为均衡的53倍径、23升药室和945米/秒炮口初速作为未来远程加榴炮的标准。不过也不是没有异见,如芬兰的155K-98榴弹炮,药室为26升;南非搞过25升药室的52倍155炮;中国的PLZ-05也有过54倍径、24升药室的方案,最终还是选择了更靠谱的52倍径。
回头再看美国在M109A8上搞的58倍口径155毫米炮,实际上早在前几年研发牵引型XM777ER的时候就有过58倍径的方案,也曾出现在M109A7的改进方案中,可能是美军不愿意冒这个技术风险,也可能是国会对这个不热心,最终才让M109A7沿用了39倍径身管。
按照之前报道,说58倍径155毫米炮发射M864底排弹时,射程达到45公里,对比53倍径的155炮,增加了将近一米的炮管,射程只增加了几公里,初速提高了不到30米,很难看出来哪里划算了,至于能打到70公里的XM1113火箭增程弹,最快也要在2022年才能完成试验,真不知道美国人这次到底是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