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泰国政变内幕曝光:中央突然表态竟让奥巴马大怒

2021-06-16 20:54作者:

  5月20日,泰国军方宣布全国戒严,是个两天后,军方正式宣布接管政权。

  如何看待泰国军方这次“雷厉风行”的“军事政变”呢?

  笔者不妨从这次”政变“的背景、国际社会的各方态度、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泰国未来可能的走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一家之言的分析。

  背景分析

  1、大米换高铁: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时大力推广中国的高铁技术,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

  李克强此前访泰为中国高铁“开路”

  中方表示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

  泰方欢迎中方意向,将适时在2013年10月11日签署的《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基础上,与中方探讨相关事宜。

  这一合作方式被称为”大米换高铁“方案。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这种合作方式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符合中泰双方乃至中南半岛各国的利益。

  泰国反对党领袖素贴

  但是却触动了泰国国内反英拉政府势力以及反华势力的利益,更不符合美、日等国在中南半岛乃至南海地区的利益。

  因此,在中方与当时的英拉政府达成《备忘录》刚过一个月时间也就是11月27日。

  泰国反对党领袖和前泰国副总理素贴为首的反对派借”大赦法“的争议从幕后走到台前。

  公开带领支持民众参加反对总理英拉的示威活动。

  显然,在中国与泰国有关“大米换高铁”的备忘录刚刚签订不久,曾经留学美国、并充当反对派领袖人物的素贴就公开站出来反对英拉绝不是偶然的。

  当然英拉家族在此时推动“大赦法案”的通过也显得有点操之过急被人抓住把柄。

  当然,“大赦法案”的通过只不过给反对派提供了一个口实而已。

  即使英拉所在的为泰党没有推动“大赦法案”的通过,反对派同样会以其他的理由来扰乱泰国的政局的。

  这一点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英拉滥用职权解除英拉的总理职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以素贴为马前卒的泰国反对派势力发动黄衫军无休止的集会以此扰乱泰国局势真正的目的就是阻止“大米换高铁”计划的实施。

  而对素贴违反泰国宪法的行为的无原则纵容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泰国国内亲西方的势力其政治能耐是相当可观,不容忽视的。

  众所周知,“互联互通”是中国致力于整合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基本条件。

  由于泰国地处中南半岛的中心位置,因此中国致力于打造贯通整个中南半岛并且直达新加坡的”高速铁路网架“始终绕不开泰国。

  泰国反对党领袖素贴

  因此泰国的地缘政治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美国希望利用泰国政局的混乱来阻止至少是迟延中国—东盟高速铁路骨干网的形成。

  也就是阻止或者至少能迟延中国——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推进进程,而日本则进一步希望泰国能采用不同于中国技术标准的日本高铁技术。

  图为奥巴马访问菲律宾

  一旦泰国采用日本高铁技术,则中国高铁技术与日本高铁技术的兼容性就会立即构成中国——东盟高铁网架形成的巨大障碍。

  甚至会直接破坏“中国——东盟高铁网”的成形。

  以素贴为代表的反对派不但深知美日各自“鬼胎”。

  而且也深知他此时跳出来搞乱泰国政局将获得美日等西方阵营的强力支持,而且泰国国内的其他政治力量不敢对其贸然打压。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素贴为首的反对派公然践踏泰国现行法律而泰国军方与泰国皇室对此一直“噤若寒蝉”的原因。

  况且在泰国军方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亲美势力(湄公河惨案的发生与后期调查的困难程度就是一面镜子)。

  由于泰国境内他信家族的政治基本盘来自泰国国内中低阶层与泰国北部的农村地区。

  因此,泰国反对派深知一旦“大米换高铁”的方案得以实施,无疑会巩固甚至扩大他信家族的政治基本盘。

  一旦中泰正式签订了有关协议,那么对中泰两国构成了法律约束力。

  即使今后反对派上台执政也必须执行这一协议。

  对反对派来说执行这一巩固别人政治基本盘的协议就等于给他信家族作“嫁衣裳”,如果不执行这一协议就等于直接与中国为敌。

  因此,必须抢在“大米换高铁”的正式协议尚未签订前将力推这一方案的英拉政府赶下台就成了素贴的不二选择。

  正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再加上境外幕后势力的支持,素贴才敢“肆无忌惮”的拉着“黄衫军”在曼谷街头横行几个月而“毫发无损”。

  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欢迎前来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各国贵宾。这是习近平和彭丽媛同各国贵宾一起步入宴会厅

  2、乌克兰危机与马航客机失联。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深入发展,乌克兰被肢解甚至可能陷入一场内战某种程度上给了泰国国内各派势力一种“警示”的作用。

  由于马航事件发生后,中国调用大批军力在泰国湾进行搜寻无疑给泰国国内的反华势力的警告。

  泰国军方领导人宣布政变

  因此在马航事件发生至奥巴马访问马来西亚这段时间内,泰国境内的反华势力有所收敛,泰国局势进入一个相对平静期。

  3、奥巴马访问亚洲。

  奥巴马窜访亚洲四国尤其是与菲律宾签订新的《防卫协议》以后,菲律宾、越南等国似乎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

  在南海明目张胆挑衅中国核心利益。

  于此同时,泰国国内的反华势力也深受鼓舞又开始蠢蠢欲动。

  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英拉滥用职权解除英拉总理职务,以素贴为首的反对派及其支持势力再次聚集泰国街头,泰国局势再次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4、亚信会议与中俄海上联合军演。

  奥巴马窜访亚洲四国在中国周边掀起了一股“反华逆流”,越南与菲律宾无疑在这次“反华逆流”中扮演了急先锋的作用。

  随后,在中国总参谋长访美、中国国防部长借出席在缅甸举行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这一多边军事外交场合公开严厉警告越南不要“一错再错最后铸成大错”(也就是准备拿越南开刀)。

  中俄在东海首次举行“混编联合军演”(准备拿日本开刀)等一系列事件的综合作用下。

  泰国国内纵容反对派挑衅的势力(包括军方内部的反华势力)的背脊上开始透出了一阵寒意。

  在此情形下不得不以维持全国稳定与秩序(笔者不知道此前泰国军方干什么去了)作为借口。

  宣布全国戒严令,目的当然是为了隔离“互不相让”红黄两军,避免两军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

  美国务卿克里

  同时装模做样地向两个“互不相让”的政治派别提出五点“谈判建议”(明知双方不可能采纳)为接下来发动军事政变埋下伏笔、制造口实。

  五、朝韩互相射击。

  21日,朝鲜谴责韩国20日在西部海域向朝鲜舰艇进行射击,称如果对方继续“挑衅”,将在不给予警告的情况下进行军事打击。

  泰国军方领导人宣布政变

  22日,朝鲜针对韩国前一天的挑衅行为作出了反击,向正在延坪岛海域执勤的韩国海军巡逻舰附近发射2枚炮弹。

  如果朝鲜谴责韩国的事实成立的话,那么显然韩国借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的机会以向朝鲜舰艇射击的举动来测试中俄的战略决心。

  而朝鲜在次日在“不予警告”的境况下(说到做到)对韩国在延坪岛(即韩国管辖的海域)果断进行“回击”则就是一种回应。

  朝韩之间相互以“炮弹”替各自背后的支持者完成了一次“测试”与“反测试”、“决心”与“意志”较量。

  较量的结果不但体现在在朝韩各自的“谴责声”,更表现在“韩国军方并通知在附近捕鱼的渔船回港,并对延坪岛附近居民进行紧急疏散”。

  5月21日、22日朝韩互相射击的结果同时也传递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菲律宾、泰国。

  为了防止泰国被“乌克兰化”,泰国军方不得不在当天宣布接管政权。

  大国态度:

  中国:就在泰国陆军总司令宣布接管政权之后,中国官媒发布了一则快讯。

  泰国陆军总司令5月22日宣布,从当天17时起发动政变。

  军方已扣留参加会谈的示威领导人和政府官员。

  此后,中国各大主流媒体皆采用新华社这则快讯对“泰国军人接管政权”这一事件的“政变”定性。

  中国政府对泰国军人接管政权的态度就体现在新华社这则快讯之中。

  也就是说,尽管泰国军人美其名曰“接管政权”,但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定性就是“一次军事政变”。

  泰国军方领导人宣布政变

  中国政府对事件的“定性”准确无误地向泰国军方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泰国军政府是非法的。

  泰国军方必须遵守泰国宪法,将政权尽快移交给依法选举产生的政府或者尽快举行选举。

  美国:当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一份声明中称,美方对泰国军方控制政府并暂时中止宪法的决定表示“失望”,称这次军事政变“没有理由”。

  泰国军方领导人宣布政变

  美方对泰国拘留泰国主要政党高级领导人表示担忧并呼吁泰国军方放人。

  同日,白宫新闻秘书杰伊·卡尼(Jay Carney)称,美方敦促泰国军方立即恢复民选政府。

  克里说“军事政变将对美泰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两国的军事关系影响巨大,美方正根据本国法律重新评估对泰的军事援助和其他援助”。

  军方实际上是将法院系的即将到来的胜利果实给中途劫走了。

  也就是说,首先就是得罪了美国,从这点来说,军方的这次政变并不是如以往那样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而是直接在挑战美国在泰国的控制力。

  因此,美国必将非常不爽和震怒,但目前也最多可能就是歇斯底里一下。

  但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在泰国的影响力并不是建立在施压和巧实力的基础上的,而是确确实实有自己的根基在那里。

  笔者认为,泰国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权除了考虑避免泰国陷入“乌克兰乱局”之外。

  还有另外一种考虑,就是在中美之间玩“大国政治平衡”。

  他们想当然的以为他们“维护泰国秩序与稳定”的做法会得到中美的认可。

  因为泰国军方内部包括了亲中与亲美两种势力,这样中美在泰各自利益得到了均衡的照顾。

  结果却事与愿违,中方则直接以“政变”称呼,美国则以“中断军事援助”相威胁。

  为什么看似“两边讨好”的做法(同时扣押反对派与为泰党主要高级领导人)结果却“两边都不讨好”呢?

  原因就是泰国的“军事政变”来得有点迟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泰国军方在中美之间还大玩“暧昧态度”,当然不符合中美各自的需求。

  在当前局势下,中美在泰国局势发展问题上各自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希望看到泰国稳定,但不是军政府维持下的稳定。

  由于军队经济人才的缺乏,所以军政府很难制定能够切实可能的经济政策。

  所以这种“经济空转”下的稳定不符合中国的期望,从某个角度上而言恰好符合美国与日本的利益。

  美国当然希望泰国陷入一种持续可控的“混乱”(理由如上),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军政府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将主要政党的高管扣押)显然也不符合美国所希望的泰国“保持持续混乱状态”。

  泰国政局的未来走向及地缘影响

  就在有关方面“静观”泰国局势到底走向何方时,泰国重演2006年的“故伎”,无疑给泰国政局的走向增添了难以捉摸的变数。

  由于泰国军政府已经废除了2007年的泰国宪法,原定7月举行的选举已经不可能如期举行——除非泰国军人政权更改“废除宪法”的决定。

  那么接下来泰国各方政治力量必然为新宪法的制定进行博弈,这一博弈过程会持续多久,谁也无法预料。

  也就是说,接下来泰国将陷入一段无限期的“宪法空白期”与“经济空转期”。

  这种“宪法空白期”无疑将葬送原本非常有利于为泰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再次获胜的机会。

  而“经济空转期”则事实上等于将中泰《备忘录》的进一步落实问题给无限期地搁置下来了。

  笔者认为,如果在接下来泰国“立宪”过程中,新宪法不能彻底改变泰国目前的政治生态的话。

  泰国的政治力量在接下来的重组过程中不能走出“四足鼎立”(泰皇室、泰国军队、执政党与反对党及各自民众支持力量)。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泰国制定什么样的宪法,泰国始终都走不出这样的政治怪圈的。

  某政党执政——反对派发动民众反对——社会陷入混乱——军人政变——执政党下台——制定新宪法——某党执政(或者某些党联合执政)——对立党派反对——民众上街。

  泰国政治永远就在这个政治怪圈上爬行。而这恰恰是某“消极势力”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

  泰国的这种“政治怪圈”会使整个国家犹如行走在跑步机上——看似在不停的向前跑,实则“原地踏步”。

  在泰国、乌克兰这些根本就没有“民主基因”的国家上嫁接“民主”,结果就是诞生出一个“民主怪胎”。

  为了政党或者小团体利益而置整个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

上一篇: 林彪贴身秘书爆猛料:叶群找女婿竟要自己先试试
下一篇: 中国性都惊人内幕曝光:东莞的夜店实在太过份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