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5日报道称,英国皇家海军前参谋长阿兰·韦斯特(上图)发表声明承认:因捕捞扇贝引发的与法国的冲突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显而易见,英国舰艇不足,无力维护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而在退欧之后,这一情况将会更加糟糕。
截止2018年1月,英国海军现役的水面舰艇主力,只有1艘航母、2艘两栖舰艇、6艘45型驱逐舰和13艘23型护卫舰,此外还有4艘巡逻舰。而即便是这20多艘舰艇,还经常面临执行北约任务、零配件供应不上等问题的困扰。因此英国水面舰艇数量不足,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问题。从当初的“海上霸主”,到今天无法保卫专属经济区,英国海军的没落让人唏嘘不已。
拿破仑战争以后,英国海军完全取得了海上霸权,成了世界“海上霸主”。从1815—1885年的这段时间内,英国海军的实力已相当于“其他三个或四个海军强国的总和”,处于一种无人挑战的地位。如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海军在地中海所拥有的舰炮为800门,在大西洋为1000门,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为300门,超过了欧洲大陆各国海军的总和;1870年,英国海军军费支出达980万英镑,而德、法、意、俄和奥匈的总和才1282万英镑。
1888年,英国制定了5年中投入2150万英镑建造10艘战列舰,42艘巡洋舰和18艘鱼雷艇的计划。1889年3月,汉密尔顿在议会的下院说到:“海军的建设将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即至少与其他任意两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相当。”这就是著名的“两强标准”。从1897年至1912年,英国花在舰艇建造上的总费用超过1.5亿英镑。
1904年英国海军舰艇总数已经超过600艘,主要的作战力量集中在地中海,共有12艘战列舰,而且多数为最新服役的舰艇。另外,本土海域有一支由8艘战列舰组成的本土舰队和由8艘战列舰组成的海峡舰队。而在远东,则保持着一支由5艘战列舰作为主力的舰队。1906年,革命性的无畏级战列舰诞生,从1906年至1913年,皇家海军总共建造了31艘无畏舰,其中,1912年开工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还是第一批装备380毫米口径火炮和使用燃油发动机的战列舰。
到1918年,英国海军舰艇数量达到创纪录的807艘,包括4艘航母、战列舰和两栖战舰70艘、巡洋舰143艘、驱逐舰护卫舰443艘,潜艇147艘,是现在英国海军舰艇数量的25倍。然而一战的巨大损失,使得英国无力维持海军的绝对优势地位。1921年《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彻底宣布英国“两强标准”的破产。到了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英国海军舰艇总数量才只有150艘左右。
在二战中,英国海军基地和舰艇制造中心也遭到重大打击。著名的朴茨茅斯就成为轰炸的“重中之重”,该地共经历了67次空中轰炸,其炸弹总数超过5.6万枚;伤亡人数超过3000人。有人这样形容1941年初的朴茨茅斯一一“到处都在修补”。到1942年11月,朴茨茅斯市的7万栋房屋中共有6.5万栋被炸弹摧毁;及至战争结束,城市中被摧毁房屋的数量高达8万栋。
经历两次大战后,英国皇家海军终于走向了“诸神的黄昏”。从1950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的数量就一直呈现下滑的态势,根本无力进行反弹。这和战后美苏海军的崛起,21世纪后我国海军的“暴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日不落帝国风光几百年之后,英国终于要退缩到他们的故乡。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小小的英国在世界上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作者署名:诤闻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