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传来一个好消息: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主要桥隧工程陆续开工。中企承诺,将投入最强力量、尽最大努力,采用无现金售票、刷脸进出站、网络全覆盖等先进技术,为印尼人民展示一条全球最舒适的高铁。小编发现,随着这条高铁的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日本方面也展示出“主动求和”的姿态。
印尼是“带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与合作伙伴,由中企承建的“雅加达-万隆高铁”是旗舰项目,这条总长近142公里的线路投资总额达到55亿美元(约合350亿人民币)。众所周知,2015年10月,中企与印尼4家公司成立联合体,标志着日本失去了这个高铁项目。
印尼方面选择中企来为自己修建高铁,是经过反复比较与精确计算,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一个最适合本国的合作方。主要的衡量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
1、从建设和运营高铁的经验方面,日本处于劣势。中企具有在多种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下修建高铁的丰富经验,从千里冰封的高原到炎热潮湿的海南岛,都被一一摆平。而海南的状况与印尼高度吻合,能够极大地降低工程的风险与成本。
2、从诚意来看,日本明显不足。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带路倡议”精神指导下,中企高度理解印尼的实际需求,接受了包括不占用国家预算、不提供国家担保的条件,而且在联合体中,印尼占了60%的股份。双方不是单纯的利益结合,而是命运共同体。与此相反,日本却始终要求雅加达提供担保,明显是不信任印尼的未来。
3、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7年成为印尼的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边贸易额超过600亿美元。从长期来看,印尼方面清楚,与中企合作的潜力更大。
失去了这个工程,日本的反应是气急败坏、恼羞成怒。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大国还进行了阅兵,中日关系处于冰冻状态,安倍多么希望能够打赢这场“高铁之战”!更何况,日企本来认为十拿九稳,最有希望拿到这个工程。日方从2008年就开始下功夫,拿出了3份报告,4次派特使到印尼游说,却最终因为不能满足印尼方面的“双不”要求(不占用国家预算、不提供国家担保)而折戟沉沙。
从战略意义上讲,日本的失败成就了对手。这是国产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输往国外,中企全程主导勘察、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是当之无愧的“出海第一单”。更重要的是,以这个工程为支点,“带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实现了完美的对接。“雅万高铁”只是两国合作的开始,更是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敲门砖,意义重大!
吃了这次亏之后,日方算是长了记性,为了与中企争夺印度高铁项目,日本一下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让莫迪都觉得不要意思。这条505公里的高铁预计耗资18000亿日元(约合1050亿人民币),其中10000亿日元(585亿人民币)由日方提供利率仅为0.1%的贷款,期限长达50年。而为了控制风险,日本的原则是只提供1.5%的贷款利率,期限严格限制在25年以内。为了争一口气,日本不惜割肉,搞得后来想修高铁的国家(譬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以此为标准。而今日本也似乎意识到,当初赌气给印度的价码太过优厚,照这么承包工程,会把裤子都亏掉,因此也比较后悔。
另一方面,日本虽然丢了“雅万高铁”,却并不死心,一直紧紧盯着“雅万高铁”的进展,始终抱有一丝丝侥幸。这条高铁线路本来计划的工期是36个月,结果“好事多磨”,直到2018年春天才开始实际施工。本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现在印尼总统佐科应该主持竣工仪式,并登上时速300公里的崭新高铁向全国展示成就。印尼方面很诚恳地承认是己方的问题延误了高铁工程,而中企则履行了所有协议。
日方好不容易抓到这个机会,当然要极尽羞辱嘲弄之能事。日本一个搞漫画的家伙弄出一些东西来“解恨”,讽刺印尼总统佐科因为高铁工程进展缓慢而跪求安倍帮忙,结果遭到印尼方面的强烈抗议,日方不得不道歉。
而今,“雅万高铁”进入顺利施工阶段,宣告日本彻底输掉这个价值350亿的高铁工程,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中日韩首脑5月9日即将在日本进行会晤,带着这样一场“完胜”,日方的态度显然会更加务实。
根据媒体报道,安倍决定以经济合作为杠杆改善两国关系,谋求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框架下设立“官民协议会”,围绕“带路倡议”的市场和工程进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探客认为,经过一系列的激烈竞争,实力处于下风的日本终于意识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也可以视为安倍主动对华求和。
既然都想把亚非欧的基建工程当成机遇,就要秉持“求财不求气,交友不树敌”的原则,问题是日本一直做着损人不利己的勾当。而只有在彻底挫败日本的图谋之后,日方才会规规矩矩地坐在谈判桌旁,简而言之就不打不老实。如今尽管两国关系缓和,可手中的大棒不能撂,虐日本越狠,日本就越谦卑。
(海外探客)
中国高铁为啥"稳稳的高速"?曝核心机密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今天所代表着的“世界速度”,俨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然而在中国高铁崛起的背后,也曾面临着核心关键部件落后的掣肘,但在研发团队不断地创新与努力下,如今中国高铁所采用的多项技术已领跑世界舞台,而“高铁速度”的终极核心部件也得到“曝光”。
当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铁“复兴号”,它能跑出“世界速度”的关键在于它的齿轮箱。一般来说,齿轮传动系统作为高铁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核心部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铁列车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中国标准占84%“复兴号”动车组的齿轮箱,就具备30年2400万公里的超长使用寿命,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行驶600圈。由此看来,高铁零件的材质、密封性和抗老化性都必须经受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