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报道,10月27日,印度空军和国防开发组织在东海岸奥里萨邦的惠勒岛试射了一枚“烈火-5”型洲际弹道导弹,命中了位于印度洋上的某个目标,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试射,不仅兑现了今年年初印度空军号称要完成“烈火-5”全要素试验的“承诺”,更意味着“烈火-5”的研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列装印军。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印度空军试射的“烈火-5”呢?咱认为啊,一方面,从技术水平的角度看,“烈火-5”实在不怎么样,甚至按照中俄等国的标准,能不能够得上“洲际导弹”都还值得商榷;而另一方面,从战略影响和威胁的角度看,就算“烈火-5”不是一个“正宗”的洲际弹道导弹,它的威胁也不可小觑,值得我们重视。
从总体设计来看,“烈火-5”是在“烈火-3”的既有弹体上加大直径,重新设计头锥部位而“扩容”出来的,是一款三级半(如果它的战斗部如印军所言实现了多弹头分导的能力)构型、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洲际导弹。话说回来,目前各主要军事强国的洲际导弹,基本上也都是这个两级半或者三级半构型,因此,“烈火-5”的总体设计放在国际标准上,基本上算是中规中矩。
但是,从分系统具体设计来看,“烈火-5”的设计只能说是有些垃圾:美俄中三国的洲际导弹,基本上各级都使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缠绕壳体,加上先进的、比冲极高的NEPE推进剂,末端制导平台则使用了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星光/参考球平台惯导,以确保极高的打击精度。经过这些设计优化的洲际弹道导弹,壳体设计轻便,固体火箭发动机总冲高,打击精度极高,相同设计构型下弹头投掷重量较大,甚至可以直接对对手的强固发射井等高级别战略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
相比之下,“烈火-5”在以上分系统的设计上,可能还不如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兵-3”导弹:在弹体设计上,“民兵-3”好歹在第三级上使用了一定量的EP2型环氧树脂加S901复合材料壳体,而“烈火-5”根据印度公布的信息,第一级使用了250型钢壳体,第二级使用了马氏体时效钢壳体,第三级只是“可能”使用了复合材料,三级的壳体设计相比“民兵-3”全部落于下风,根本不像是一款新世纪研发的弹道导弹。
而从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上,“民兵-3”的第三级使用了NEPE推进剂,这也是它火箭发动机设计上为数不多的设计亮点。而“烈火-5”由于印度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的落后,三级固发使用的只是HTPB推进剂,相比NEPE和N15推进剂,比冲数值成代差,也导致“烈火-5”的发动机设计同样不像是一款新世纪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
最后,从惯导系统设计上,印度到目前为止均不具备自行研制先进惯导系统的能力,类似于“和平卫士”装备的参考球平台惯导,印度是搞不到的,据称印度空军用在“烈火-5”上的,是比较普通的环形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甚至还有消息说“烈火-5”的惯导是印度从美国采购的民用产品,漂移率据称达到约每小时0.5度,仅此一条就可以发现,以“烈火-5”的射程来看,它的末端地面精度应该是千米级别,而不是百米级别。
总之,“烈火-5”的总体设计拉胯,技术性能低下。最典型的,作为一款起飞重量达到50吨、长度达到17米的大型洲际导弹,“烈火-5”的射程据称只有5500千米,在达到该射程的时候,投掷重量在1500千克以内。作为对比,70年代的美军“民兵-3”导弹,在起飞重量仅有34.5吨的情况下,使用900千克投掷构型,可以达到10000千米以上的射程;而某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在起飞重量仅有24吨的情况下,使用1800千克的投掷重量构型,射程接近4000千米。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么一比较,“烈火-5”在性能上的差距可见一斑,甚至连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导弹研发水平都没有达到。
而从“烈火-5”的威力和射程来看,我们也必须指出,“烈火-5”实际威力有限,射程根本够不上中俄标准的“洲际导弹”:在投掷威力上,由于印度核武器计划长期未能搞定氢弹构型,因此1998年最后的几次核试验,最大的一次试验被认为试验了一种氘助爆的增强型原子弹。该型核武器重量较大,但爆轰当量相当有限,据称在30万吨以内,总体设计水平一般,根本无法与五常研制的氢弹或三相型核武器相比;同时,这个迷一般的“5500千米射程”,其实只是美国标准中的“准洲际导弹”,中俄的“洲际导弹”标准门槛在8000千米以上,显然,“烈火-5”是达不到这个8000千米的标准的。这意味着,印度人自吹的“洲际导弹”,本身就要打一个折扣。
最后,印度空军目前完全没有为部署“烈火-5”做好准备:至今,印度空军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的装备过一种核弹头,也没有实际部署过一种中程弹道导弹,无论是“烈火-2”还是“烈火-3”,还都处于部署的早期阶段。据称,印度唯一一家能够实际运作、实际发射弹道导弹的地点,其实就是这个奥里萨邦的惠勒岛,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接受了维护、使用“烈火-5”的训练。这意味着印度军队要完成从“研制成功”到“实战部署”洲际导弹的工作,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在短期内,“烈火-5”导弹的研制成功只有政治上的意义,暂无军事上的实际意义。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指出,印度在这个节骨眼上试射“烈火-5”的行为,在政治上大大加分,在战略上意有所指,总的威胁并不小:从政治角度来说,咱们都知道,目前印度国内正因为中印边境地区的事件而焦头烂额,原本想炒作一把中印边境局势好乱中获益,没想到中方连续放出了多个去年加勒万河谷之战期间印度军人被中国边防军痛殴、被成批俘虏的视频,一下把印度人给干破防了。目前印度国内对华失败主义氛围甚嚣尘上,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射一枚洲际导弹,而且据称可以直接“威胁中国首都”,可谓是给已十分脆弱的印度人的小心理打了一针强心剂,顿时又让印度的吃瓜群众觉得自己行了。因此,这枚“烈火-5”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弹”。
同时,从战略上来说,“烈火-5”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咱们还是说回它这个迷一般的5500千米射程,这个射程可谓非常讨巧:可以将中巴等国的主要战略精华部分全部涵盖在内,也刚刚能把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纳入在内,同时,这个射程还无法对美、英、法、日等国形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烈火-5”试射,印度媒体说该弹的关机速度大于8千米/秒,如果印度媒体没有吹牛(说实在的这个关机速度过于魔幻),那么不排除“烈火-5”的射程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人为何要选择性地表述“烈火-5”的射程是5500千米,是否有向美国人表忠心的意思,就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问题了。
最后,就算“烈火-5”的性能着实拉胯,但再怎么说,它也确实是一款射程达到了5500千米,可以投掷3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就算它的末端地面精度实在不行,无法对发射井等强固目标形成威胁,但是只要能打出去、还能安稳落地,那么就能对人口、经济密集区形成严重威胁。
毕竟,从印度的核战略和核实战学说来看,本来就没打算解除对方的核能力或指挥能力,对社会财富的打击当然是印度核武器的首要作战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烈火-5”性能上的拉胯,并不妨碍它执行既定任务,它在未来完成部署后,对我们的威胁,当然也是确实存在的。
总之,尽管目前“烈火-5”还没有实际部署,但作为南亚次大陆上唯一一款性能尚可、射程够远的导弹,“烈火-5”的存在,本身就值得我们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