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国防部作出的一个举动再次让它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媒体称,最近由于一些外国军火巨头没能按约定履行其在与印方国防交易中的抵消义务,印度国防部要把11家外国公司列入实施处罚的观察名单,这里面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以色列等国的一些公司,至于具体是哪些公司被盯上了,印度媒体并没有透露,我们也无从知晓。另外,这回印度似乎并不只是在做样子,他们还向一家美国公司发出了威胁,说要对其下达禁令,现在来看,这次印度国防部似乎是真的要对外国军工巨头出手。
《印度时报》援引了一名“顶级消息人士”的话,说由于一些外国军火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延长时间来履行其抵消承诺,印度国防部已经对其发出了“严厉信息”,这些公司将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在印度经营。还有消息人士说,印度国防部已经发出了警告,如果这些公司还不能及时履行抵消义务,那印度就要从他们的预定付款里面直接扣除相应的份额,或者是直接没收他们在其他合同中的履约银行担保。不得不说,印度的手段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平日里当惯了过江龙的外国军火巨头一下子碰到了印度这个蛮不讲理的地头蛇,估计也会吃一个闷亏。
话说回来,作为印度向外国军火巨头出手的导火索,文章里提到的“抵消义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这还要追溯到2005年印度首次公布的国防抵消政策。该政策要求,在一笔防务交易里面,合同总额的30%必须作为再投资回流到印度,在一些合同里面,抵消额度甚至要达到50%。而印度之所以要推出这项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巩固国防工业基础。不过,尽管印度打得一手好算盘,想要在购买军火的同时抢来大量投资并巩固国防工业,但实际上,这项政策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有报道称,到现在印度已经签署了55份国防抵消合同,总额度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但尴尬的是,有印度官员透露,直到现在一些外国军火巨头只“返回”了50亿美元,这远远达不到应有的额度。去年9月,印度主计长兼审计长还在一份报告里提到,抵消政策几乎没有达到目的。更糟糕的是,印度国防部官员也承认,外国军火巨头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增加了额外成本”,把武器装备的价格提高了8%到10%,以此来满足他们的抵消承诺,印度并没有通过这项政策获得实际的好处。
现在来看,你有张良计人家有过墙梯啊,印度的抵消政策不仅没能达成目的,反而让外国军火巨头把成本转移到冤大头印度身上还不打算转让技术,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对于一向在国际军火市场左右逢源的印度现在非要搞独立自主,外国军火巨头傻了才会培养一个未来的竞争者,不趁着人傻钱多使劲薅印度的羊毛,都对不起自己军火巨头这称呼。
另外,还有不得不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印度现在威胁对外国军火巨头动手之后,这些国家和印度的关系会不会受到影响。大家也都知道,西方许多军工企业和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以美国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军工企业为美国政客提供了大量的政治献金,美国军方一些将领也会和军工企业沆瀣一气,捞取更多的利益,在美国政界,军工复合体还是有非常大的话语权的,在其他国家之中,这个现象也同样存在。现在印度对十多家军工巨头出手之后,印度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会不会受损呢?为了对抗中国,西方世界也一直容忍印度反复横跳,无非是让印度冲在前面为他们火中取栗,但是等到新冠疫情横扫全球经济的今天,被印度断了财路的西方国家就不知道会如何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