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其他兵种,空降兵无疑是最适合用作突袭、渗透的兵种,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空降兵在很多国家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无论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第82和101空降师,还是英国著名的“红魔鬼”,还是奇袭普利什蒂纳机场的俄军空降兵,都是各国用得最顺手的快速反应部队。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率先开始试验空降作战,当时还与苏联亲密的纳粹德国受苏联启发,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空降兵部队,并在战争初期突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之战中立下奇功,但在随后的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空降兵几乎全军覆没,惨痛的损失让希特勒下令以后不得实施空降作战,结果就是德军空降兵在整个战争期间都作为精锐步兵投入战斗,而不是空降到敌军后方。
而作为空降作战的创始者,苏联空降兵的战绩却不是那么好看,尤其是1943年9月在第聂伯河布克林地区的作战,按当时参与组织防御作战的瓦尔特·内林将军说,整个行动都被打上“业余的印迹”。此战苏军原本计划在德军后方空投一万名伞兵,但因为“达到犯罪程度的谋划失误”,只有4500人出动,很多空降兵根本就是降落在德军阵地上,可想而知损失有多惨重。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苏军空降兵战斗力极其凶悍,在处于绝对不利的条件下,约有2300人撤入森林,在建制完全被打散和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在后方袭扰德军,并协助苏军第52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建立登陆场,一直到11月底,坚持战斗50余天的苏军空降兵才撤离战场。
盟军这边也没好看到哪去,在西西里岛被自己人误伤后,美军第82和101空降师终于在诺曼底打了个翻身仗,虽然损失还是那么惨重,但毕竟完成了任务。而在诺曼底的成功也使盟军产生迷之自信,在1944年9月17日开始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动用了盟军几乎所有空降部队,包括美军两个空降师,英军第1空降师以及波兰伞兵旅,同时向艾恩德霍芬、奈梅根和阿纳姆三座莱茵河上的大桥发起进攻,企图从荷兰攻入德国,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情报显示德军在荷兰的部队弱得很,实际上这里驻扎着党卫队第2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和第1空降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很多盟军空降兵在空中就被消灭,更可怕的是德军空降战专家斯徒登特大将在开战后两个小时就从一架坠毁的滑翔机中得到盟军全部作战计划,结果也可想而知,盟军被德军重兵包围,尤其是降落在阿纳姆的英军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7000名英军只有不到2000人突围,1000名波兰人阵亡700余人。
从这些战例也看得出来,空降兵屡屡遭受重大伤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没有重武器,这当然是因为空降作战的客观限制,一般来说火箭筒、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就算得上“超重武器”了。也正是吸取了二战中的教训,重视空降兵的俄罗斯开始给空降兵配备重武器,如BM-21“冰雹”火箭炮,好在苏/俄的重型运输机够多,能保证在空降兵夺取机场后,将重装备直接拉到前线去。
最近有消息称,俄军打算在空降兵战斗序列中增设T-72主战坦克,这家伙全重40多吨,要知道世界各国能从大型运输机上直接空降的装备都不超过15吨,德国的“鼬鼠”伞兵战车5吨多一点,中国的03式伞兵战车8吨多,俄罗斯原来的BMD系列伞兵战车重一些,13吨上下,以BMD-3底盘改装而来的2S25“章鱼”自行反坦克炮也就15吨多一点。
照目前的技术来看,空降T-72最有可能的还是以重型运输机进行机降,毕竟以伞降的方式太过冒险,对降落伞的材料要求太高,否则便只能减轻坦克的重量,在装甲和携弹量上下手,但想必士兵们就不愿意了。
但轻装的空降部队如何对抗敌军重装部队,始终都是重大问题,通常的思路是加装大量单兵反坦克武器,也有像中国这样,试验以埋头弹这样的新型弹药来支撑轻装部队的反装甲作战,俄罗斯这次提出装备重型坦克,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究竟有多大价值就要看今后的实践了。